[发明专利]用于制造导电的铜绞线-铜条带-连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8276.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A.约汉宁;C.佐尔夫;J-M.里特;S.科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导电 铜绞线 条带 连接 方法 | ||
在一种用于制造导电的铜绞线‑铜条带‑连接的方法中,向铜条带中引入窗口,将铜条带U形地弯曲并且将铜绞线插入到铜条带的U形形状中,随后铜绞线和铜条带通过窗口经由激光焊接过程彼此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导电的铜绞线-铜条带-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铜绞线的被挤压的端部借助于电阻焊接方法与铜条带连接,所述铜条带设有锌涂层。在此不利的是,为了执行电阻焊接方法,必须使用用于电极触头的焊接面,然而所述焊接面需要如下空间,所述空间例如在电动马达的定子绕组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中不可用或者仅以受限的程度可用。此外,用作连接材料的锌涂层导致较高的部件成本。
发明内容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建立导电的铜绞线-铜条带-连接,所述铜绞线-铜条带-连接例如应用在电动马达中,例如在定子绕组和用于定子的连接板之间的电连接中,通过其使定子绕组通电。
在该方法中,将窗口引入(einbringen)到铜条带中,并且将铜条带弯曲成U形形状。应当以导电的方式与铜条带连接的铜绞线插入到铜条带的U形形状中。接着借助激光焊接实现焊接过程,其方式是,激光束被引导穿过铜条带中的窗口,随后铜材料部分地熔化并且在铜绞线和铜条带之间实现期望的焊接连接。
该实施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该方法可以节省空间地执行,从而也考虑在狭窄的空间情况下应用该方法。所述方法的另一优点在于,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原则上不需要用于执行焊接的其它材料。尤其不需要的是,铜条带和/或铜绞线设有涂层、例如锌涂层。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铜条带和铜绞线设计为不具有涂层。
铜条带中的窗口可以通过冲压或切割来制造。有利地,所述窗口是指在环绕侧(umseitig)封闭地设计的窗口,并且该窗口具有铜条带的在环绕侧限定的壁部。窗口例如具有矩形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
铜条带的U形形状通过弯曲平坦的铜条带区段来制造。有利地,窗口位于铜条带中的U形形状的底部上。替代地,也可以将窗口引入到U形形状的侧壁中。原则上,在铜条带中设置恰好一个窗口是足够的,尽管具有多于一个窗口的实施方案也是可行的,例如在底部中和/或在U形形状的侧壁中设置两个或三个窗口。
根据又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在铜条带变形为U形形状之后,铜绞线被压入到该U形形状中。在此可以有利的是,铜绞线如此程度地压入到U形形状中,使得铜绞线变形并且部分地伸入到该窗口中,所述窗口被引入到铜条带中。由此,在铜绞线的纵向和圆周方向上已经建立与铜条带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在激光焊接过程期间,使得在铜绞线和铜条带的邻接的边缘部的突出的区域中的材料熔化。
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铜绞线也可以仅如此程度地伸入到铜条带的U形形状中,直至达到U形形状的底部(U形形状的底部的内侧)为止,使得铜绞线仅与铜条带中的窗口相邻,然而不伸入到窗口中。在激光焊接过程中,使得在铜绞线和接触条带的限定窗口的边缘之间的边缘区域或接触区域中的铜材料熔化。
必要时可以适宜的是,将铜条带弯曲成U形形状并且在一个共同的工作步骤中进行铜绞线的插入。在此,尤其是铜条带与直接贴靠的铜绞线以如下方式弯曲,从而实现铜条带的期望的U形形状,其中随着实现U形形状,铜绞线已经位于U形形状的底部上。
根据又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在铜条带上布置有侧向突出的连接区段,铜条带可以通过这些连接区段与导电的导体条带连接。侧向突出的连接区段尤其在窗口的对置的侧面上处于U形形状的底部上。在铜条带的平坦的初始状态中,侧向突出的连接区段例如通过冲压或切割来制造。
根据又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侧向突出的连接区段仅在U形形状的宽度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并且尤其位于U形形状的底部上。但必要时也可以适宜的是,这些连接区段至少在U形形状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实现与连接的导体条带的相应大面积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8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