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7795.8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易晨凤;罗善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4/0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丙烯酸酯 结构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本发明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种类繁多,这些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对于金属、一般塑料、工程塑料等材质具备良好的粘接能力,而且使用方便,固化迅速,应用广泛。但是针对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表面能较低的材质,常见的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粘接并不理想,这严重的限制了这类胶粘剂的应用。
PET/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等材质由于其质轻、绝缘性好、表面光泽、外观美观,同时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电池、光伏、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良好的加工性能使得此类材质可以完美的加工成各类工件,并承担相应的功能。然而此类材质通常结晶度高、表面活性基团少,难以有效的胶接,特别是当此类材质拉成薄膜后,由于材料内高分子链取向程度的提升,导致其表面能进一步降低,这使得胶粘剂难以在基材表面有效的浸润及粘附。为了解决类似材料的粘接问题,目前常用底涂、电晕、等离子处理等方法先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胶粘剂对其进行粘接,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增加工艺步骤、增加成本,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且经过处理后胶粘剂对于材质的粘接力依然不如人意。因此急需一款可以不经过处理即可对PET薄膜等难粘接材料进行有效粘接的丙烯酸酯结构胶,同时为了适应电池、光伏等行业的粘接特点,该丙烯酸酯结构胶最好可以具备一定的耐热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对PET薄膜等难粘材料做到不经处理即可实现稳定粘接,而且具备较优异的耐热效果,在100℃下可以长期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该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并且A组分与B组分按照体积比10∶1配合使用;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35~70份、增韧剂10~45份、稳定剂0.1~2份、促进剂1~10份、还原剂0.4~3份、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3~15份、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10份,助剂1~5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剂25~70份、环氧树脂10~25份、增塑剂7~20份、增韧剂8~25份、助剂0.1~5份。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羟乙酯、甲氧基聚二乙醇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乙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二乙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A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丁腈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MBS、ABS、SBS、SEBS、天然橡胶、聚硫橡胶、氯磺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B组分中,所述增韧剂采用MBS、ABS、SBS、SEBS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77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