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7004.1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6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湘君;蒋晓光;甘靖山;张李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西山艺创文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琦炜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信 面部 表情 捕捉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及方法,涉及面部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领域,用于实现:通过捕捉待测对象面部区域数据;接收面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通过5G通信技术发送至后台处理端,对采集到的面部区域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绑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克服了传统面部捕捉系统需要有线连接的问题,同时对捕捉场景和地点要求更低,增加了表演者的活动自由度,降低了技术成本,有利于消费级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部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面部捕捉技术是使用红外摄像机系统,将人的面部表情记录下来,并经过电脑的计算,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将其驱动虚拟的3D动画角色的先进技术,国外很多大片采用这个技术。
但是传统的面部捕捉无法进行远距离传输,必须使用USB数据线链接,无法进行无线使用,限制了捕捉场景和地点,不利于技术成本降低和消费级推广。
发明内容
为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及方法,通过捕捉待测对象面部区域数据;接收面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通过5G通信技术发送至后台处理端,对采集到的面部区域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型绑定。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是: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部采集模块,用于捕捉待测对象面部区域数据;5G通信模块,用于接收面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并将信息汇总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5G通信模块发送的信息并进行对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面部区域数据;面部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面部模型并套用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面部区域数据。
有益效果:克服了传统面部捕捉系统需要有线连接的问题,同时对捕捉场景和地点要求更低,增加了表演者的活动自由度,降低了技术成本,有利于消费级的推广应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部采集模块为无线面部捕捉头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部采集模块还包括:红外采集单元,用于通过发送红外光采集待测对象的面部轮廓数据和面部动作数据;光照单元,用于通过发送可见光对待测对象的面部区域进行补光。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部模型建立模块还包括:模型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面部区域数据中的面部轮廓数据,建立对应面部模型或者根据动画引擎生成面部模型;关联绑定单元,用于将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面部区域数据应用在所述面部模型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面部采集模块还包括:面部动作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捕捉对象面部是否在预设时间内发生动作;面部捕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面部动作判断单元输出的判断结果,对面部捕捉模块执行切换工作状态操作。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二方面是:一种基于5G通信的面部表情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面部采集模块捕捉待测对象面部区域数据;S20、5G通信模块接收面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并将信息汇总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S30、数据处理模块接收5G通信模块发送的信息并进行对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面部区域数据;S40、面部模型建立模块建立面部模型并套用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面部区域数据。
有益效果:克服了传统面部捕捉系统需要有线连接的问题,同时对捕捉场景和地点要求更低,增加了表演者的活动自由度,降低了技术成本,有利于消费级的推广应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S10还包括:S11、红外采集单元通过发送红外光采集待测对象的面部轮廓数据和面部动作数据;S12、光照单元根据环境光照明情况选择发送可见光对待测对象的面部区域进行补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西山艺创文化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西山艺创文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7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