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3019.0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兵;杨本村;程彦军;朱俊元;张龙伟;顾宗玺;胡书平;王厚强;李卫凤;潘国太;邓永桥;陈国明;王芳霞;刘金玲;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和钢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3 | 分类号: | C22B1/243;C22B1/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41309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脱除 赤铁矿 有害 元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赤铁矿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该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将所需量赤铁矿粉与铁精矿粉、增碳剂或煤基还原剂混合成混合料,经烘干炉烘干,添加所需量粘结剂后,输送至造球盘机制成生球,生球经双层辊筛筛分后,合格生球进行入炉布料预热后进入炉内高温焙烧,焙烧后的球体冷却后,得到成品球。本发明利用赤铁矿粉与铁精矿粉、增碳剂或煤基还原剂、粘结剂混合造球,利用竖炉焙烧,达到有害微量元素铅锌等高效脱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挥赤铁矿资源的利用以及减少水洗、焙烧工艺等对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不利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赤铁矿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铁矿消化利用是各钢铁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莫托萨拉赤铁矿的利用价值,多年来公司技术人员曾尝试过各种处理方案,例如回转窑法焙烧还原赤铁矿、水洗赤铁矿、低温焙烧后磁选等方法,由于赤铁矿铁元素堪布粒度比较细,造成分离困难,选别后铁精矿粉品位均偏低,铅锌脱除效果不理想,均在30%以下,严重制约了该矿石的利用价值。为了不浪费和不污染环境,同时又能有效利用赤铁矿资源,因此各钢铁企业都在努力解决赤铁矿资源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钢铁企业生产中存在赤铁矿中铅、锌等有害元素脱除效果差、赤铁矿利用价值不高以及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有效脱除赤铁矿中铅、锌有害元素的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第一步,所需量赤铁矿经研磨后得到赤铁矿粉,将赤铁矿粉、铁精矿粉、增碳剂或煤基还原剂混合成混合料;第二步,将混合料经烘干炉烘干,添加所需量粘结剂后,利用皮带将添加粘结剂后的混合料输送至造球盘制成生球,其中,粘结剂添加重量为混合料重量的2%;第三步,生球经双层辊筛筛分后,粒径为8mm至16mm的生球进行入炉布料预热,粒径小于8mm和大于16mm的不合格生球破碎回收后重新混合造球;第四步,预热后的生球进入炉内,在生球下落过程中高温焙烧,焙烧后的球进入冷却带,经通入的氮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冷却后,得到成品球。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上述混合料中,赤铁矿粉按照重量份数计为50份至80份,增碳剂或煤基还原剂按照重量份数计为2份至6份。
上述入炉布料预热和高温焙烧时采用竖炉,竖炉布料预热时,布料深度为300mm。
上述第三步中,入炉布料预热时,生球先通过布料设备布到竖炉炉顶布料口,竖炉炉顶布料口周围干燥温度为200℃至500℃。
上述预热后的生球温度为400℃至900℃。
上述第第四步中,生球进入炉内焙烧时温度为1000℃至1100℃,生球下落强度为6次/个球以上。
上述生球进入炉内焙烧时控制温度为1030℃。
上述粘结剂为膨润土。
上述第二步中,制成生球的含水率为7%至8%,生球粒径为8.0mm至16.0mm。
上述第一步中,赤铁矿粗破、细破,利用磨机研磨至粒度为200目。
本发明利用赤铁矿粉与铁精矿粉、增碳剂或煤基还原剂、粘结剂混合造球,利用竖炉焙烧,达到有害微量元素铅锌等高效脱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挥赤铁矿资源的利用以及减少水洗、焙烧工艺等对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不利因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和钢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和钢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耦合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车辆收尘装置及收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