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锦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2213.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杨;吉祖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海顺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9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锦纶 阻燃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锦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PA6切片100‑120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SFFR阻燃母粒3‑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阻燃母粒,将10‑12份的PA6切片,5‑8份的纳米二氧化钛,SFFR阻燃母粒3‑5份共混熔融,制备得阻燃母粒A,并进行干燥处理;2、将阻燃母粒A与剩下的PA6切片共混后,送入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得到阻燃锦纶POY丝,再经过牵伸加捻得到阻燃锦纶DTY丝;3、最后再进行卷绕、集束、牵伸、脱水、卷曲定型,最终制备得的锦纶阻燃纤维。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造成本低,制备得的锦纶阻燃性高,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锦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锦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锦纶,即聚酰胺(PA),是主链上含有酰胺基团(-NHCO-)的高分子化合物,是重要的工程树脂,居五大通用工程塑料(PA,PC,POM,PBT/PET,PPO)之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根据聚酰胺单元链节中含碳原子数目不同可分为PA6,PA11,PAl2,PA46,PA66,PA610,PA612,PAl010等。其中PA6,PA66 应用最广泛,产量最大。锦纶具有很高的力学强度,熔点高,耐磨,耐油和一般有机溶剂,耐热性能优良。由于在分子结构上带有酰胺基,因此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按照ASTM D635试验,氧指数24-28,属自熄性类型。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锦纶大多面临比较苛刻的使用环境,如高湿度、高温度、高电压等。因此锦纶的阻燃性能在许多场合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在电气用途,如接线柱、插座、开关等。目前提高锦纶阻燃性的途径主要是添加阻燃剂,然而现有技术中,添加阻燃剂后的锦纶阻燃性能仍然较差,且在湿热状态下容易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锦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锦纶阻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制造成本低,制备得的锦纶阻燃性高,使用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锦纶阻燃纤维,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PA6切片100-120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SFFR阻燃母粒3-5份。
一种锦纶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阻燃母粒,将10-12份的PA6切片,5-8份的纳米二氧化钛,SFFR阻燃母粒3-5份共混熔融,制备得阻燃母粒A,并进行干燥处理;
2、将阻燃母粒A与剩下的PA6切片共混后,送入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得到阻燃锦纶POY丝,再经过牵伸加捻得到阻燃锦纶DTY丝;
3、最后再进行卷绕、集束、牵伸、脱水、卷曲定型,最终制备得的锦纶阻燃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3中的卷绕速度为4000m/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挤出机的螺杆温度为261-265℃。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0.15-0.25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制造成本低,制备得的锦纶阻燃性高,使用效果好,极限氧指数提高了,纺丝效果好,可以满足后续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锦纶阻燃纤维,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PA6切片100-120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SFFR阻燃母粒3-5份。
一种锦纶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阻燃母粒,将10-12份的PA6切片,5-8份的纳米二氧化钛,SFFR阻燃母粒3-5份共混熔融,制备得阻燃母粒A,并进行干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海顺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海安海顺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