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适应电网深度调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0539.6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倩;牛斌;杨凤玲;武如虎;王孝全;贾阳杰;张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10/28 | 分类号: | F23C10/28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适应 电网 深度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亚临界循环流化床参与电网调峰灵活性改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适应电网深度调峰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适应电网调峰需求,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锅炉压火,汽机负荷降低至3‑8MW,厂用电及辅助蒸汽由另一台机接带,保证机组不解网低负荷运行2‑3小时,刚好满足电网低谷调峰时段要求,同时也能获得深度调峰补偿满足电厂盈利要求。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使单元制的用电系统互相串带,保证机组在压火期间利益最大化,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亚临界循环流化床参与电网调峰灵活性改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适应电网深度调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容量不断增加,就在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扩大的同时,对调峰电源的需求也逐渐升高,电网负荷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与新能源发电相比,煤电具有较好的调峰性能。而对于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而言,高调节性的煤电厂就成为了最为现实的可行选择,这样就需要这些高调节性的电厂频繁参与到深度调峰中来。现在常用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停机停炉的方式来降低汽轮机的负荷,减少发电,但是火电机组启停时间较长,爬坡速率较小,并且燃煤火电机组的调峰具有多级特性,每级的成本各不相同,在深度调峰后,火电机组需要额外的辅助燃料或装置来重新启动,这无疑会消耗大量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适应电网深度调峰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适应电网的深度调峰的方法,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循环流化床锅炉焖炉压火,降低汽轮机负荷,辅汽系统汽源、厂用电系统切至邻机接带,检查锅炉BT,保证机组不解网低负荷运行2-3h,在焖炉压火后机组恢复正常参数运行。
进一步,所述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循环流化床锅炉焖炉压火,降低汽轮机负荷,辅汽系统汽源、厂用电系统切至邻机接带,检查锅炉BT,保证机组不解网低负荷运行2-3h,且在焖炉压火后机组可以恢复正常参数运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锅炉焖炉压火前的准备;
步骤2,锅炉焖炉压火;
步骤3,锅炉焖炉压火后的操作;
步骤4,锅炉焖炉压火后的启动。
进一步,所述步骤1锅炉焖炉压火前的准备的具体操作为:调整锅炉床压、调整风量与煤量维持平均床温、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大于对应负荷滑压的1Mpa控制;停运排渣系统;退出机炉电大连锁保护;辅汽系统汽源、厂用电系统切至邻机接带;检查锅炉BT,主汽温度下降100℃跳机保护。
再进一步,所述调整锅炉床压为8.5-9KPa;所述平均床温在950℃,主汽温度为545℃。
进一步,所述步骤2锅炉焖炉压火的具体操作为:稳定锅炉床温在950℃,停运所有给煤机,停止炉内给煤,将给煤机出口气动插板门关闭严密;当床温开始有下降趋势,且省煤器入口氧量升至10%时,停运一二次风机及引风机,并迅速关闭各风机出入口挡板门、各风道挡板门及烟气挡板。
进一步,所述步骤3锅炉焖炉压火后的操作为:锅炉压火后,根据主汽压变化情况,立即关小主调门至10%,维持机组负荷;维持汽温缓慢下降,汽压不超16MPa,汽包水位为±50mm,立即关闭过、再热器减温水调整门、电动门,或关闭校紧各减温水手动门;关闭抽汽系统各抽汽门,除氧器切为辅汽加热;停运炉内石灰石系统,石灰石粉管吹扫后及时停运压缩空气;停运脱硝系统,复位各跳闸设备和保护;维持床温的下降速率;维持汽包水位正常,汽包停止上水时,及时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维持给煤机出口温度稳定,无返烟现象;旋风分离器降温后,停运高流风机;调控温降率、压降率,当温降率、压降率大时适当关小主汽门或检查有无误开的疏水门,当主汽温度过热度小于100℃时,开启主再热蒸汽管道疏水门及汽机本体疏水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