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管磨损、应力、腐蚀耦合作用试验装置及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0209.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0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梅金娜;韩姚磊;彭群家;薛飞;张国栋;蔡振;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殷增浩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磨损 应力 腐蚀 耦合 作用 试验装置 服役 行为 评价 方法 | ||
1.一种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基于采用试验装置构建的磨损、应力、腐蚀耦合作用试验,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应力腐蚀裂纹萌生模型与磨损模型为基础推导临界应力的计算方法;
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装夹传热管的第一装夹机构、装夹对磨件的第二装夹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装夹机构运动进而使所述对磨件运动并与第一装夹机构上的传热管接触摩擦的作动装置,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装夹机构上的传热管进行应力加载的加载机构;
所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SCC裂纹萌生模型确定裂纹萌生时间tSCC;②、根据Archard磨损模型确定磨损时间tw;③求出外加载荷的临界应力σc并根据外加载荷的临界应力σc求出传热管整体受力的临界应力;
步骤①中的裂纹萌生时间tSCC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式中,Im——材料影响因子,Iσ——应力影响因子,Ie——环境影响因子;
式中,σ为传热管实际所受应力,该值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磨损引起的应力σf,另一部分为加载引起的应力σs,σref为标准服役条件下传热管所受的应力,β为指数,根据氧化膜生长理论,理想状态下该值为4;
式中,Q为传热管萌生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量,θ为介质温度,θref为标准参考温度;
因此,将应力作用代入裂纹萌生时间公式,则其表达式如下:
步骤②中的磨损时间tw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V=KFs
式中,V为磨损体积,K为Archard磨损系数,F为正压力,s为滑移距离,
式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
式中,σf为磨损表面受到摩擦应力,S为接触面积,
式中A为振幅,tw为磨损时间,T为周期,
将上述表达式代入Archard磨损模型中可得:
变形得
步骤③中的传热管整体受力的临界应力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求得,
则传热管整体受力的临界应力为σf+σc,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机构包括沿所述传热管的径向贯穿所述传热管的加载螺栓、与所述加载螺栓螺纹配合设置的加载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夹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从所述传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处将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紧固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固定螺栓组件,所述固定螺栓组件包括一端部穿过所述传热管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螺纹固定连接的栓柱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栓柱体的另一端部上且位于所述传热管内的塞体;所述塞体的靠近所述传热管内壁的一侧面呈弧形,所述塞体的弧形一侧面的弧度与所述传热管内壁的弧度仿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管服役行为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靠近所述传热管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传热管的外周面相仿形设置的仿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2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添加有铂金属的焊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香茅草风味烤鸭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