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分液装置的管壳式蒸发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7874.0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乾;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装置 管壳 蒸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液装置的管壳式蒸发器,它包括壳体、换热管、均流板、制冷剂进液管、出口管、壳程入口、壳程出口、管板和分液装置,所述分液装置包括:入口分布器和均流板。所述入口分布器与进液管末端连接并伸入管箱,梯形底面的放大端安装有矩形封板,所述矩形封板设有圆孔;所述均流板安装在管箱内部并均匀布满均流孔。本发明通过入口分布器和均流板的二次均流作用增大蒸发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使入口管箱各处的压力达到平衡从而提升入口管箱内部的压力均匀度和纵向流体均匀性,使制冷剂流体均匀分配于各所述换热管,并在换热管中完全蒸发为气体,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该管壳式蒸发器设计科学、可靠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分液装置的管壳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及传热效率高等优点,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制冷系统中,换热器通常需要采用多路并联的形式,当气液混合均匀的制冷剂被等量分配到各支路,才能保证换热器被高效的利用,因此,两相制冷剂尤其是液相的分配对换热器的效率和制冷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管壳式蒸发器分液存在以下不足:管箱中缺少分液装置,供液量较少的支管中制冷剂快速蒸发,换热面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制冷剂流量偏大的换热管出口存在未蒸发的制冷剂,造成制冷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吸气带液;采用分液器毛细管连接蒸发管束的方式,存在结构复杂、支管数偏少、加工难度大的缺点;分液装置多针对端入式结构,缺少对管程侧入式蒸发器的分液设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工艺简单、具有分液装置的管壳式蒸发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分液装置的管壳式蒸发器,该蒸发器包括入口管箱(11)、出口管箱(12)、壳体(13)、换热管束(14)和设置于入口管箱(11)内的分液装置;制冷剂进液管(1)与入口管箱(11)内的分液装置连接,制冷剂出口管(4)与出口管箱(12)相连,所述换热管束(14)安装在壳体(13)内,所述壳体(13)两端安装有第一管板(5-1)和第二管板(5-2),并且第一管板(5-1)与入口管箱(11)连接、第二管板(5-2)与出口管箱(12)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束(14)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管板(5-1)和第二管板(5-2)与进口管箱(11)和出口管箱(12)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3)两侧分别设置有壳程出口(2)和壳程入口(3)。
进一步的,所述分液装置包括入口分布器(7)和均流板(9),所述制冷剂进液管(1)伸入入口管箱(11)内部,其末端与入口分布器(7)相连,入口分布器(7)的放大端底面为矩形封板(8),并且矩形封板(8)上设置有圆孔,均流板(9)位于入口管箱(11)内部,并且其上分布有均流孔(10)。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管箱(11)和出口管箱(12)分别通过螺孔(6)使用螺栓或螺钉与第一管板(5-1)和第二管板(5-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分布器(7)的纵截面为梯形结构,优选的为等腰梯形,并且其上端与入口管箱(11)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9)上分布的均流孔(10)等间距和/或所述均流孔(10)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并且所述均流板(9)呈筛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9)直径等于所述入口管箱(11)内径,所述均流板(9)平行于所述管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3)与所述换热管束(14)之间为载冷剂流体,所述入口管箱(11)、换热管束(14)和出口管箱(12)内为制冷剂流体,所述载冷剂流体与所述制冷剂流体呈逆流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束(14)中的换热管按正三角形布管且为单管程,换热管为内螺纹管,管内壁安装有扰流螺旋凸起纽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