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及存储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631.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4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煜;周可;王桦;胡健鹰;吉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写入 方法 装置 存储 服务器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及一种存储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写入请求时,将所述写入请求对应的写入数据写入写缓冲区中;当触发所述写缓冲区的数据下刷操作时,获取所述待下刷数据对应的数据块的历史访问数据;基于所述历史访问数据判断待下刷数据是否为只写数据;若是,则将所述待下刷数据写入硬盘驱动器中;若否,则将所述待下刷数据写入缓存中。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写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写入缓存的无用流量,同时在缓存中为普通数据留出更多空间,提高缓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缓存的读取命中率,提升存储系统的读性能,实现了对缓存的最低写入流量,提高了写策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存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及存储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客户端产生写请求时,存储服务器依据写策略决定是否将待写入数据加载到缓存以及何时将缓存中的脏数据下刷到后端的硬盘驱动器。因此,写策略对系统性能、数据一致性以及对高速缓存介质的写入流量具有很大影响。
在相关技术中,存在三个基本写策略:写穿策略(write-through)、写回策略(write-back)和绕写策略(write-around)。写穿策略为将待写入数据同时写入缓存和后端的硬盘驱动器,写回策略为将待写入数据首先写入缓存,然后异步下刷到后端的硬盘驱动器,绕写策略为将待写入数据直接写后端的硬盘驱动器,只有当存在读操作时才将未命中数据加载到缓存。
在不断变化的多样化云工作负载下,固定的写策略注定是低效的。因此,如何提高写策略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及一种存储服务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写策略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写入请求时,将所述写入请求对应的写入数据写入写缓冲区中;
当触发所述写缓冲区的数据下刷操作时,获取所述待下刷数据对应的数据块的历史访问数据;
基于所述历史访问数据判断待下刷数据是否为只写数据;
若是,则将所述待下刷数据写入硬盘驱动器中;
若否,则将所述待下刷数据写入缓存中。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历史访问数据判断待下刷数据是否为只写数据,包括:
在所述历史访问数据中提取所述待下刷数据对应的数据块的特征信息作为第一特征信息,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输入训练完成的分类器中以便判断待下刷数据是否为只写数据。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当所述缓存触发数据替换操作时,基于替换数据的历史读取数据对所述替换数据进行标记;
获取所述替换数据对应的数据块的特征信息作为第二特征信息,并利用标记完成的替换数据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训练分类器得到所述训练完成的分类器。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替换数据对应的数据块的特征信息作为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替换数据对应的数据块所属的数据区域;其中,所述数据区域包括多个数据块,所述数据区域的大小为访问粒度的整数倍;
提取所述数据区域的特征信息作为所述第二特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