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开关及其投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0200.8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孟宇晖;张励;黄文侃;王洪斌;黄正吉;任凯;柯华丽;佘伟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3K17/08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王中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开关 及其 投入 方法 | ||
1.一种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向可控硅(Scr)、继电器(J1)、可控硅驱动电路(10)、电压侦测电路(20)及控制芯片(30);
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阳极(A)电性连接继电器(J1)的第一触点,阴极(K)电性连接继电器(J1)的第二触点;
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10)包括输入端(11)及输出端(12),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10)的输入端(11)电性连接控制芯片(30),输出端(12)电性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
所述电压侦测电路(20)包括第一侦测端(21)、第二侦测端(22)及反馈端(23),所述第一侦测端(21)电性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阳极(A),所述第二侦测端(22)电性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阴极(K),所述反馈端(2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30);
所述继电器(J1)的第一触点接收电网电压(Ain),第二触点电性连接电容负载(Aout),控制端电性连接控制芯片(30);
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电压差为第一电压,所述电压侦测电路(20)用于侦测第一电压,并反馈给控制芯片(30);
所述控制芯片(30)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并在第一电压小于0后延迟第一时长,向可控硅驱动电路(10)的输入端(11)发出可控硅触发信号,在第一电压大于0后的第二时长范围内,向继电器(J1)的控制端发出继电器导通信号;
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一电容(C1)、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作为可控硅驱动电路(10)的输入端(11)电性连接控制芯片(30);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电性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接入一高电平(V);
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集电极接地,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
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另一端接地,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阴极(K),负极电性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负极作为可控硅驱动电路(10)的输出端(12)电性连接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均为第一电压的变化周期的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断器(F),所述单向可控硅(Scr)的阴极(K)经由所述熔断器(F)与继电器(J1)的第二触点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02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箱加工续纸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