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乙二醇和丁二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8475.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日尤;伍玉碧;李瑛;吴鹏;曹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通粮食生化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76 | 分类号: | C07C29/76;C07C29/80;C07C31/20;B01D15/18;B01D3/10;B01D3/14;B01D1/00;B01D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乙二醇 丁二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纯水作为洗脱剂、用模拟移动床分离乙二醇和丁二醇的混合物的方法,分离进料的乙二醇和丁二醇混合物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100%,分离温度60~95℃,吸附剂为钙型分子筛或钙型吸附树脂。经分离,得到富含乙二醇的提取液和富含丁二醇的提余液;经蒸发、精馏,除去水分,得乙二醇和丁二醇产品。选用简便、易得、廉价的纯水作为洗脱剂,特别方便分离后的后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二醇和丁二醇分离提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吸附色谱分离的原理,通过模拟移动床分离提纯乙二醇和丁二醇,属于乙二醇和丁二醇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CH2OH)2,简称EG,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乙二醇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液体,其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制备聚酯类如(聚酯涤纶,聚酯树脂)还可以用作防冻剂、载冷剂、冷凝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特用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湿润剂等。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4.0%,其余主要用于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
目前合成乙二醇的路线主要包括石油路线、煤制路线和生物质路线。石化路线合成乙二醇的基础是一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为前提,再通过环氧乙烷制备乙二醇;石油路线——环氧乙烷水合法在国外乙二醇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煤制路线是指以煤制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煤制乙二醇技术还包括直接合成路线、甲醇甲醛路线和草酸酯路线,前两种路线尚处研究阶段。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煤炭资源丰富,更倾向于煤制乙二醇——草酸酯路线。该路线是指从一氧化碳合成气偶联得到草酸二甲酯,然后经过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
乙二醇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作为单体在聚酯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生产聚酯使用乙二醇等亚烷基二醇时,要求亚烷基二醇(乙二醇)必须有很高的纯度,同时对色度和透光率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煤制乙二醇工艺在节约石油资源的同时,也引入了石油路线中不存在的杂质,比如其它多种多元醇、羧酸、酮、醛、酯等。尤其是草酸二甲酯过度加氢极容易产生1,2-丁二醇(1,2-BD)和1,2-丙二醇(1,2-PG)以及1,4-丁二醇、二乙二醇等副产物。
目前工业上为获得高纯度乙二醇,常采用真空精馏进行分离,由于丙二醇和丁二醇的沸点都与乙二醇接近,蒸馏分离难度大,能耗很高,尽管丙二醇和乙二醇可以通过蒸馏分离,但是1,2-丁二醇,相对挥发度小,又容易和乙二醇甚至是其它亚烷基二醇发生共沸,分离难度更大,难以简单地通过蒸馏分离。
文献报道的乙二醇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共沸精馏、萃取精馏、萃取与共沸精馏联用、反应精馏和选择性吸附等。CN101928201A公开了一种通过皂化反应、去甲醇、加氢反应、三塔精馏以及吸附处理,从煤制乙二醇粗产品中提纯制得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大于99.9%,且对220~350nm波长的紫外透光率较高的聚酯级乙二醇产品。CN107406359A和US20170362146A1公开了一种从碳水化合物制备乙二醇的工艺,反应得到包含乙二醇和丁二醇的混合物,然后通过采用夹带剂的共蒸馏从产物混合物选择性的去除丁二醇。
共沸精馏的方法虽然能提高乙二醇和丁二醇的相对挥发度,降低部分能耗,但是脱水后的乙二醇粗产品中,其乙二醇含量往往超过80%,需要大量与乙二醇共沸的夹带剂,能耗很高。
能耗较低的吸附分离方法也被研究和应用。US4588847提出用X-、Y-和A型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对乙二醇进行选择性吸附,优选出的解析剂是与原物系易分离的叔丁醇或水。
CN102219641A中选用纳米级MFI疏水型硅沸石作为吸附剂,采用吸附床分离乙二醇与l,2-丁二醇的混合物,该方法为单柱吸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通粮食生化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通粮食生化研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8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