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4165.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兰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5H1/08;B25H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蔡宜飞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锌 钢板 工用 夹紧 定位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本发明通过设置底座、第一旋转杆、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电机、安装板、支撑架、第三电机、电动伸缩杆、横杆、承载壳、第二电机、下夹板、上夹板、壳体、液压伸缩杆、定位套、安装孔、开口、第二旋转杆、活动架、螺纹套、第二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第三螺纹杆、限位块、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和轴承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镀锌钢板是表面有热浸镀或电镀锌层的焊接钢板,一般广泛用于建筑、家电、车船、容器制造业、机电业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镀锌钢板的应用越发的广泛,在对镀锌钢板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夹紧定位工装,以此对镀锌钢板进行固定,便于对镀锌钢板后续的加工,但是现有的镀锌钢板的定位工装不能随意改变旋转角度,因此不方便镀锌钢板改变加工位置,对较大面积的镀锌钢板的固定效果较差,当镀锌钢板面积较大时,仍需要借助外界的支撑定位装置对镀锌钢板进行支撑,也不能随意改变高度,不方便使用者上下装载钢板,从而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具备便于使用者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锌钢板加工用夹紧定位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表面的底部固定套设有与第一主动锥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旋转杆的顶部贯穿底座并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壳,所述承载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后端贯穿至承载壳的内腔并与承载壳内腔的后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两个第二从动锥齿轮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顶部和底部均与承载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架,两个活动架相反的一侧均贯穿承载壳并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后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后端与壳体内腔的后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表面均套设有螺纹套,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穿过开口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夹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夹板。
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的表面活动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不少于四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承载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的表面与底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部与底座接触。
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杆的表面与承载壳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轴承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螺纹杆相反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承载壳的连接处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与活动架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表面均与螺纹套的连接处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的表面与壳体的连接处均通过第四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表面与开口的内壁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兰,未经陈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电池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仿鸟主动折叠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