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9652.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赖兆祥;操君喜;孙世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压式 茶叶 加工 设备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置有输送带和至少两个辊压组件,各所述辊压组件包括压辊以及第一高度调节组件,多个所述压辊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横向布置,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压辊在所述输送带上方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一方面,输送带实现茶叶的连续输送和加工,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高度调节组件调节压辊与输送带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压辊对茶叶的施加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茶叶加工来说,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施压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加工步骤,通过揉压破坏茶叶的内部组织如细胞组织,提升茶叶的滋味,同时实现茶叶的塑形。
现有技术中的揉压工艺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揉压为传动加工方式,其不足之处较为明显,一方面高度依赖制茶人员的个人工艺,高水平制茶人员培养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加工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如今剧增的市场需求,再一方面人工加工出的茶叶质量难以保持一致。自动碾压的加工设备为棱骨揉盘,棱骨揉盘则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仍旧较低,且无法调节揉压的压力。
综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茶叶揉压加工时一方面无法连续生产,另一方面自动揉压设备无法主动调节揉压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上设置有:
输送带;
至少两个辊压组件,各所述辊压组件包括压辊以及第一高度调节组件,多个所述压辊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横向布置,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压辊在所述输送带上方的高度。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所述辊压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架,两个安装架分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所述压辊的两端各连接于一所述安装架上。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所述安装架的底部通过多个调节垫片安装于所述基架上,一螺栓贯穿连接所述安装架、各调节垫片以及所述基架。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竖直往复运动带动所述压辊竖直往复运动。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
还包括辊印组件,其包括印辊,所述印辊上设置有凸出标记,所述印辊在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上横向布置,所述印辊位于所述压辊的下游。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所述凸出标记为文字、图案或者两者的结合。
所述辊印组件还包括第二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印辊在所述输送带上方的高度。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还包括护栏,两个护栏分置于所述输送带宽度的两侧。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和至少一个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为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应用端、云服务器、现场控制机构以及多个传感器,所述应用端、现场控制机构以及各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现场控制机构与各所述传感器通信连接,各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加工设备的工作数据。
上述的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所述应用端包括移动终端、计算机中的至少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9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