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2805.9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2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江荣杰;冯诗愚;彭孝天;陈晨;周利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B64D37/32;A62C3/08;A62C2/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电 线圈 辅助 分离 机载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封头(2)、第一膜丝固定板(4)、线圈(5)、膜丝(6)、中柱(7)、三通中柱(9)、第二膜丝固定板(10)、第二封头(11);中柱(7)底端面与三通中柱(9)顶端面连接;第一膜丝固定板(4)安装在中柱(7)内侧上端,第一膜丝固定板(4)的顶端面与中柱(7)的顶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膜丝固定板(10)安装于三通中柱(9)内侧下端,第二膜丝固定板(10)的底端面与三通中柱(9)的底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膜丝(6)填充在中柱(7)和三通中柱(9)内,且膜丝(6)顶端由第一膜丝固定板(4)固定,底端由第二膜丝固定板(10)固定,膜丝(6)的进气孔位于顶端,膜丝(6)的出气孔位于底端;线圈(5)从中柱(7)的最上端开始缠绕,缠绕多层,再沿着中柱的外柱面向下缠绕,缠绕层数不断递减,缠绕至中柱的最下端;第一封头(2)的底端面与中柱(7)的顶端面连接;第二封头(11)的顶端面与三通中柱(9)的底端面连接;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引气从引气入口接头(1)流到第一封头(2)的内部,在第一封头(2)和第一膜丝固定板(4)所围成的空间内聚集,再从膜丝(6)顶端进气孔流进膜丝(6)内部;
然后,由于膜丝(6)内外氧气分压不同,存在分压差,膜丝(6)内气体中的氧气不断向膜丝外渗透;
同时,将线圈(5)通电,线圈(5)由于上下层数的不同会产生一个磁场强度呈梯度分布的磁场,膜丝(6)内空气中的氧气会向线圈(5)层数多、磁场强度大的膜丝(6)上端附近聚集,而氮气则会向线圈层数少、磁场强度小的膜丝(6)下端附近聚集;
然后,膜丝(6)渗透出来的氧气在中柱(7)和三通中柱(9)内部不断富集,最终富氧气体会从三通中柱(9)外侧的第一引气出口接头(8)流出;
接着,膜丝(6)中的氮气由于氧气通过膜丝(6)不断渗出和线圈产生的梯度磁场中氮气不断向膜丝(6)的下端附近聚集,在膜分离和磁致分离的双重作用下,流至第二膜丝固定板(10)和第二封头(11)形成的空间富集;
最后,富氮惰性气体从第二封头(11)的第二引气出口接头(12)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头(2)的顶端设置引气入口接头(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封头(11)的底端设置第二引起出口接头(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三通中柱(9)的外侧面设置第一引气出口接头(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柱(7)与三通中柱(9)通过螺栓b(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头(2)通过螺栓a(3)与中柱(7)紧固连接;第二封头(11)通过螺栓c(14)与三通中柱(9)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头(2)、螺栓a(3)、螺栓b(13)、螺栓c(14)、中柱(7)、三通中柱(9)和第二封头(11)采用的材料包括航空铝合金、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线圈辅助膜分离的机载制氮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膜丝(6)采用的材料包含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亚胺、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聚乙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8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