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识别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1214.X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9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仲仁;锺建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51071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识别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其包括半导体基底、多个屏蔽层以及微透镜。半导体基底具有至少一感测区。这些屏蔽层设置在半导体基底上方,其中各屏蔽层具有至少一开口,且这些屏蔽层的多个开口形成至少一光通孔,以使外界的光经由光通孔倾斜导引至感测区。各开口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感测区具有一平行于半导体基底的位移。微透镜设置在这些屏蔽层中最远离半导体基底的屏蔽层所具有的开口上,以使外界的光倾斜导引至感测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识别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及需求因此迅速扩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学、电容或超音波等方式识别指纹、掌纹、静脉分布、虹膜、视网膜或脸部特征等生物特征,藉此达到身分识别或认证的目的。相较于以电容或超音波方式识别生物特征的识别模块,以光学方式识别生物特征的光学识别模块通过图像传感器的感测区接收被待测物反射的光,以进行生物特征的识别,因此具有耐用度高且成本低廉的优势。然而,被待测物反射的光束容易散乱地传递至感测区,而造成取像品质不佳,影响识别结果。此外,屏下式光学识别模块的检测光源(通常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发光像素)所发出的光会有一大部分往正下方照射,而使得像素正下方的感测区大量接收到此与指纹无关的光而形成较大的噪音,而进而影响识别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其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本发明的光学识别模块包括半导体基底、多个屏蔽层以及微透镜。半导体基底具有至少一感测区。这些屏蔽层设置在半导体基底上方,其中各屏蔽层具有至少一开口,且这些屏蔽层的多个开口形成至少一光通孔,以使外界的光经由该至少一光通孔倾斜传递至此至少一感测区。各开口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此至少一感测区具有一平行于半导体基底的位移。微透镜设置在这些屏蔽层中最远离半导体基底的屏蔽层所具有的开口上,以将外界的光经由此至少一光通孔倾斜导引至此至少一感测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微透镜将来自手指的指纹脊线反射的相对半导体基板倾斜的斜向光倾斜导引至此至少一感测区,将非指纹脊线反射的光导引至此至少一感测区之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屏蔽层的多个开口于半导体基板上的正投影沿着一排列方向依序排列,且排列方向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通孔的延伸方向与半导体基版之间具有一夹角,且夹角不等于9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微透镜一边的平均切线斜率大于另一边的平均切线斜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微透镜呈镜像对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微透镜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屏蔽层的至少其中之一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感测区为多个感测区,且微透镜的中心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这些感测区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屏蔽层的材质为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屏蔽层是通过集成电路的一金属内连线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识别模块还包括反射层,设置于半导体基底的顶面上,反射层具有至少一针孔,针孔在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感测区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层的针孔与多个屏蔽层中最接近半导体基底的屏蔽层的开口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正投影彼此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反射层的针孔的尺寸小于感测区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识别模块还包括多个介电层,其中各介电层分别位于其中二屏蔽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1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