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检测功能的工件自动包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649.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3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赵新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18 | 分类号: | B65B35/18;B65B35/30;B07C5/34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功能 工件 自动 包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检测功能的工件自动包装装置,包括机架、进料机构、移料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排列机构,进料机构配置为将工件输入装置中;移料机构配置为将工件移至检测机构、排列机构中;检测机构配置为对工件进行检测;排列机构配置为对检测后的工件进行排列包装。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自动检测并排列包装的生产装置。本发明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工件,其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由于电子产品工件的结构复杂性带来的一系列检测难题,例如结果可靠性、品质稳定性、生产效率性等。本发明全程自动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且本装置能够实现连线生产、实现连线检测包装,能够提高检测的可靠性,且能够提高包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自动包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带检测功能的工件自动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对零件的外观缺损进行检测主要是通过人工目测观察、人工筛选的操作方式来进行的,人工目测观察、人工筛选的操作方式是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而且每个人的主观意识的标准不一致。当生产者采用人工目测的这种检测方法不但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造成筛选精度低,筛选效果差,无法检测工件外观的大小,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其还无法实现每次打包装的工件是等数包装的。
因此,现有的工件检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检测,人有疲劳性和惰性检测可信度不高;而且,包装之前不能及时全检,容易出现大批量不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带检测功能的工件自动包装装置,包括机架、进料机构、移料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排列机构,进料机构设于机架的一侧,排列机构设于机架的上端面,移料机构设于机架上且位于排列机构的上方,检测机构设于排列机构、移料机构之间;
进料机构配置为将工件输入装置中;
移料机构配置为将工件移至检测机构、排列机构中;
检测机构配置为对工件进行检测;
排列机构配置为对检测后的工件进行排列包装。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自动检测并排列包装的生产装置,本装置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检测与排列。本装置的工序为:进料机构将工件输入本装置中,移料机构将进料机构输出端的工件移至检测机构的输入端,移料机构再将检测机构检测后的工件移至排列机构中,并由排列机构对工件进行排列、包装。本装置全程自动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且本装置能够实现连线生产、实现连线检测包装,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生产品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模组、旋板以及第一驱动件,旋板的两端对称地设有工位,旋板的中部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检测模组与旋板的其中一端工位配合;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旋板进行旋转。
由此,对应检测机构的工作过程中,由移料机构将工件移至旋板上远离检测模组一端的工位上,第一驱动件驱动旋板旋转,使该工件摆动至检测模组的工作端中,并由检测模组对工件检测,检测完成后第一驱动件再驱动旋板旋转远离检测模组,最后再由移料机构移出检测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机构包括两限位柱和限位板,两限位柱分别设于第一驱动件的两侧,限位板设于旋板上,限位板能够与两限位柱可分离配合。
由此,限位柱和限位板能够有效地对旋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保证旋板的两个工位能够在移料工位、检测工位中稳定地来回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以及吸料模组,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平行分布,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吸料模组的一侧面通过第一连杆铰接,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吸料模组的另一侧面通过第二连杆铰接。
由此,通过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的驱动配合,使得吸料模组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