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盘绕清洁式智能灌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4344.2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核通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10111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盘绕 清洁 智能 灌桩机 | ||
本发明涉及灌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绕清洁式智能灌桩机。本发明提供的盘绕清洁式智能灌桩机,包括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储水箱和震动除渣装置;本申请中采用高压输送装置作为动力源,可以采用连续的输送软管进行灌桩,替代了常规金属导管省去了逐节拆装的工艺,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通过震动除渣装置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过滤,过滤后的清洁水进入到储水箱,可以作为下次灌桩作业时高压输送装置的水源,这样能够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在施工场地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满足环保施工理念,同时也能够对清洁水再次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节约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绕清洁式智能灌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均需要进行灌浆作业,现有的灌桩作业中主要是依靠吊车、灌注平台配合多节铁质导管,多节铁质导管通过螺纹连接、胶圈密封,连接到距孔底30-50cm;灌注时通过密封的铁质导管把混凝土送到孔底,保证达到埋深6米时,通过人工多次测量校核,拔出导管,确保埋深不低于2米,依次循环操作,达到设计灌注要求,通过灰斗连续浇注混凝土,利用导管内外混凝土压力差,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注。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灌注时需要吊车依次循环对接导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靠人力对接导管并紧固导管丝扣,吊车上提导管再下放,在此过程中依靠人力开关平台门,此项工序全部是人力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高,人工成本大。
同时在在倒运和拆装导管起吊时均需要人工残余,容易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吊车吊着重物在旋转时容易碰到附近的作业人员,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拆装导管过程中,由于铁质导管重量大非常容易磕碰作业人员,造成作业人员的人身危害,灌注过程中泥浆对孔有护壁防塌作用,但还会出现意外塌孔现象,人员操作时只能在孔口上方操作,一旦出现意外塌孔将造成重大人员伤害。
另外,由于是人工连接金属导管,因此每节导管在连接有时会出现丝扣不紧或密封圈损坏造成漏气漏水现象,影响灌桩质量。导管凹陷处长期与混凝土摩擦会造成磨漏,不易检查造成漏气漏水现象,影响灌桩质量。在现有的灌桩工艺中,混凝土高度测量及导管埋深的计算均是人工操作,存在误算的问题,造成导管多拔或少拔,严重影响灌桩质量。出现混凝土灌不下去甚至堵管的事故发生。而且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没有有经验的专职人员用专用的测绳进行频繁的测量,通过测量数据准确计算是否需要进行下一部工作,在此过程中灌桩质量受人为因素较大。
在灌注过程中因需要使用吊车配合作业所以对场地要求比较苛刻对工作面要求比较大,如场地不能满足吊车的施工需求时需要铲车挖掘机配合平整场地。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高空障碍物不能满足吊车的施工要求,场地太软等均可能要造成停产;在施工中墩(台)位的桩基施工需要交叉做业,需要把灌注工具(导管、平台….等)进行倒运,倒运繁琐,效率太低不符合现代化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同时在灌注完成后为方便下次使用,金属导管每节都要用水清洗,清洗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在施工场地中,在此过程中清洗用的水会对施工场地造成破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违背了现代化施工的环保理念,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灌桩工艺中,采用吊车、贴着导管和灌注平台配合作业,利用导管内外混凝土压力差,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注;存在作业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安全隐患大、灌注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施工场地要求高、成本高、器具倒运繁琐、污染施工场地以及浪费水资源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核通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核通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