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8363.4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陶再山;李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硅烷偶联剂 聚合体 相对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方法,a)使用核磁共振硅谱方法测试硅烷偶联剂,得到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b)将硅烷偶联剂配制成乙醇或水溶液,使用浊度仪测试得到浊度数值Xsubgt;1/subgt;;c)以浊度数值为X轴,以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数值为Y轴,建立“浊度‑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标准曲线;d)将待测试样配制成乙醇或水溶液,测试得到待测试样的浊度数值Xsubgt;2/subgt;;e)将待测试样的浊度数值Xsubgt;2/subgt;与标准曲线上的X轴的数据对应,找到该点对应的Y轴数值即为待测试样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数值。本发明通过建立“浊度数值‑聚合体的相对含量数值”的标准曲线,可以相对准确的测出试样中聚合体的相对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硅烷偶联剂具有可水解基团,如烷氧基基团、氯基团等,容易水解产生Si-OH,然后与无机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Si-O-Si化学键或者氢键(共价键),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架起一座以化学键或者共价键结合的桥梁,从而起到偶联剂的作用。
正因为硅烷偶联剂具有易水解的基团,在它的原料来源、生产、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水或者湿空气,造成可水解基团发生水解生成含有Si-OH基团的单体,含有Si-OH基团的单体有发生自聚-缩合反应的倾向,生成聚合体,这些聚合体是非预期的,也是非期望的。无论是生产厂家或者用户都希望得到更高纯度的、含量更稳定的单体产品,而不是单体含量、聚合体含量经常有波动的产品。如何评价聚合体含量是否在一定的范围、是否有较大波动,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那么,如何评价这些硅烷偶联剂中含有的聚合体含量?
另外,在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中,它也会被配制成水溶液或醇溶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才会后被完全消耗掉,在溶液储存过程中,硅烷偶联剂水解后的Si-OH,虽然因为水溶液或醇溶液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单体“近距离接触碰面”的机会,但随着摆放时间延长,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部分单体缩合成聚合体,那么这时聚合体含量的多少、溶液有效成分的多少,对于它的下一步应用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硅烷偶联剂单体因水解反应生成的聚合体,具有高分子链状或者网状结构,不能溶于乙醇,特别是更高聚合体,而更高聚合体也是硅烷偶联剂产品中非常不受欢迎的成分。含有(高)聚合体的硅烷偶联剂与乙醇混合后,会有浑浊的现象,原因是(高)聚合体不溶于乙醇,导致溶液变浑浊,(高)聚合体含量越高,溶液浑浊度越大。
硅烷偶联剂中的聚合体,一般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不能使用气相色谱方法检测。而使用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也鲜有提及。目前,公开的方法中有使用核磁共振硅谱方法检测的。但是,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科研开发阶段,用于评价工艺的可行性,或者试用小样的聚合体的相对含量,日常的生产贸易中未见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相对含量的具体检测要求。另外,使用核磁共振硅谱方法检测,一般是企业通过对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主要是因为核磁共振仪器并未在企业普及,因为高昂的价格、操作维护的复杂、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很难将核磁共振硅谱检测聚合体含量作为日常的检测项目。所以对于批次生产的硅烷偶联剂,其中的聚合体含量未知。有的试图通过二氧化硅含量检测、密度等指标,希望能反应聚合体含量,但这些方法都是间接反应聚合体含量的趋势,并不能相对准确的反应聚合体的含量。目前,虽然可以用核磁共振硅谱方法测试硅烷偶联剂中聚合体的相对含量,但是一般企业并未配备核磁共振仪器,除了核磁共振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复杂繁琐外,主要原因是它的价格昂贵,配备环境有较高要求,维护成本高,检测成本也高,而且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有较高要求,并不适合于企业日常生产检测的需要。如何解决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日常监测和检测问题,一直是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和用户所期望解决的。
综上,开发一种简便的、可行的、适用于日常检测需要的,用于评价硅烷偶联剂聚合体的相对含量的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8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