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8145.0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3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寅立;薛飞;林磊;余伟炜;周帅;浦燕明;高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殷増浩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自然 循环 蒸汽 发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内部形成有换热腔的罐体、设于罐体换热腔内的多根U形换热管、对多根U形换热管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由入口侧至出口侧依次间隔排布在换热腔内的多块第一支撑板,各第一支撑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相邻的两块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经过的换热通道,经换热通道流过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能够沿蒸汽发生器的左右方向延伸;冷却水由原来纵掠形式换热改为横掠形式为主,显著提升了换热效果,降低了U型传热管冷热端的温度不均匀现象,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冷端与热端冷却水流量不均产生的冲击及振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将一回路冷却剂的热量通过传热管热交换传递至二回路给水,生成饱和蒸汽供给二回路动力装置的设备。国内核电厂普遍采用立式、倒U型传热管、自然循环型式蒸汽发生器。现有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换热方式为:二次侧冷却水以纵掠形式自下而上流过传热管外侧,与传热管内侧高温冷却剂换热,生成汽水混合物。现有技术中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在保证传热管被支撑的同时,开孔与传热管外侧留有间隙,使二次侧冷却剂能够通过支撑板向上流动并换热。
由于二次侧采用纵掠换热形式,限制了传热管内外两侧工质的换热效率。在倒U型传热管内侧冷却剂流动换热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使得倒U型传热管存在冷端与热端。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冷端及热端匹配不同二次侧流量,由流量不均匀产生的流体冲击作用可导致传热管的异常振动及微振磨损。在支撑板传热管间隙处,单一纵掠流动形式使得垢物和腐蚀产物更易沉积于支撑板上形成积污,影响二次侧冷却剂流动,降低传热管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且内部形成有换热腔的罐体、设于罐体换热腔内的多根U形换热管、对多根U形换热管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由入口侧至出口侧依次间隔排布在换热腔内的多块第一支撑板,各第一支撑板上均开设有供U形换热管穿过的第一通孔,相邻的两块第一支撑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经过的换热通道,且相邻的两个换热通道之间相连通,经换热通道流过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能够沿蒸汽发生器的左右方向延伸。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具有与罐体内表面靠拢接触的接触边和与罐体内表面不接触的非接触边,非接触边有且仅有一个,相邻的两个换热通道在非接触边与罐体内表面之间的位置处连通。
优选地,各换热通道均具有冷却水进入的进入侧和冷却水流出的流出侧,换热通道的内部空间由其进入侧向流出侧逐渐缩小。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板上的非接触边的位置分别位于相反的两侧。
优选地,各第一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且各第一支撑板均由其非接触边向非接触边相对的另一侧边自下而上倾斜。
优选地,各第一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º ~ 45º。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值等于第一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值。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内周均具有与U形换热管接触并支撑U形换热管的多个间断分布的支撑面、连接在各支撑面之间且与U形换热管的外周面形成间隙的导流面。
优选地,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靠近出口一侧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供U形换热管穿过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第二支撑板所在平面与水平方向平行,且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8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