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5074.0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端;邹翔宇;何永鑫;赵津津;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F03D9/25;F03D15/00;F03D80/6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陈飞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杆式 能量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直杆支撑柱,直杆支撑柱的顶端端面上固定有下支撑台,下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撑台,风电能量转换系统内具有驱动风叶运转的风力电机,风力电机的正上方机壁上固定贯穿有若干个导热翅片,在若干个导热翅片的正上方加装有散热风扇,挡雨棚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上支撑台的底台面中心位置处固连有旋转转轴,六个行走轮均适配限位在圆环导轨槽中,在旋转转轴的顶部轴体上还同轴心固定有一个从动转齿轮,主动转齿轮由动力电机驱动旋转。本发明的风叶能够正对风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风力供给效果,保证风电能量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任务。
风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风能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的特点,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和电网容量相比较小时可以利用电网控制与配网技术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过去几年中,风力发电大规模迅速发展,且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大多以大规模集中装机的形式开发,个别地区风电机组容量占电网装机容量的比例超过15%,对局部电网产生明显冲击,甚至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事故。
目前,传统的风电能量转换系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整个风电能量转换系统中的风叶出厂之初就设定为固定不变动形式,导致风叶不能据实际需要进行圆周方向上的角度自由调整,一旦风向变动,直接致使风力供给不足,风电能量转换效率变差,还有其中风力电机由于长时间置放在机箱中,热量散发不出去,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在阴雨天时,一旦密封不好,雨水还有可能进入系统内部,造成短路,影响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直杆支撑柱,所述直杆支撑柱的顶端端面上固定有所述下支撑台,所述下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撑台,所述风电能量转换系统内具有驱动风叶运转的风力电机,所述风力电机的正上方机壁上固定贯穿有若干个导热翅片,在若干个导热翅片的正上方加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固定在挡雨棚的底壁面上,所述挡雨棚呈左高右低的弧形倾斜状态设置,所述挡雨棚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所述上支撑台的底台面中心位置处固连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通过底端的轴承座呈竖直状态安装在下支撑台上,所述上支撑台的底台面圆周边上沿着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固定有六个滚轮安装座,每个行走轮座的底端对应安装有一个行走轮,六个行走轮均适配限位在圆环导轨槽中,在旋转转轴的顶部轴体上还同轴心固定有一个从动转齿轮,所述从动转齿轮的右端轮边上适配啮合有主动转齿轮,主动转齿轮由动力电机驱动旋转。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电能量转换箱安装在上支撑台的台面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导热翅片两两之间等间距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环导轨槽对应开设在下支撑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行走轮在圆环导轨槽中保持行走式导向,确保了上支撑台的旋转平稳性,从而使得整个风电能量转换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圆周方向上的角度自由调整,以使得风叶能够正对风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风力供给效果,保证风电能量转换效率;另外,加装的若干个导热翅片和散热风扇能够起到电机热量的传导散发效果,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挡雨棚进行装置的挡雨工作,避免进水发生短路,保障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直杆式的风电能量转换装置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