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2472.7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朱萍玉;刘盼;刘顺;吴江;黄孟姣;王帅斌;蒋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D5/353;G01B11/16;G01D1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玻璃纤维 封装 传感器 制作方法 | ||
1.一种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设定面积的矩形编织玻璃纤维预浸料作为包裹层,并将其裁剪成两片等面积大小,作为传感器的上包裹层和下包裹层;
S2:取第一光纤,将所述第一光纤沿下包裹层长边平行放置,再在所述第一光纤两端分别套上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两端的所述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一端位于编织玻璃纤维预浸料内,另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出编织玻璃纤维预浸料外,完成温度-应变测量单元组装;
S3:取第二光纤,套上一段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将所述第二光纤沿下包裹层长边平行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两端套上一段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覆盖上包裹层,完成单一温度测量单元组装;
S4:重复步骤S1-S3,制作多根传感器毛坯,并制作模具;
S5:将所述模具固定放置,所述传感器毛坯在模具内无法自由移动,然后将模具加热并施加压力,调整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对传感器毛坯高温固化成型;
S6:待模具冷却后,取出传感器,在所述应变测量单元的第一光纤两端熔接光纤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两对角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销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中间设置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一对侧边上设置有第一细槽,所述上模板设置有与矩形凹槽配合的矩形凸起,所述矩形凸起一对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一细槽相通的第二细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首先放置一块脱模板到下模板的压制区域,然后将带有所述传感器毛坯的下包裹层放置在下模板的压制区域内,所述传感器毛坯两端的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放入下模板刻好的第一细槽并与之一一对应,然后再放置一块脱模板用于传感器成型后的脱模,盖上上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板采用铁氟龙材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非金属毛细套管为铁氟龙或聚酰亚胺材质的毛细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玻璃纤维预浸料为薄膜结构,所述编织玻璃纤维预浸料的厚度为0.1-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为裸光纤,所述裸光纤掺杂光敏材料,所述裸光纤外部均设有可剥离的涂覆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玻璃纤维封装的传感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取出传感器后,按照设定好的传感器宽度尺寸,沿传感器长度方向进行剪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24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体外壁清理装置和水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带有减震固定组件的空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