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的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7135.9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年华;刘寿恩;郭样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粤电珠海港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4 | 分类号: | F16J15/324;F16J15/447;B65G6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斗卸船机 链轮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端盖主体和位于端盖主体内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为迷宫结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有密封圈和储油沟槽,所述储油沟槽位于第一密封圈之前和之后的间隙通道。由于端盖主体内的间隙通道采用迷宫结构,迷宫结构间隙通道增加了间隙的长度和曲折度,配合第一密封圈的阻挡,有助于阻止煤尘进入到轴承滚道。储油沟槽增加储油的体积,当润滑脂从润滑孔注入时,会在储油沟槽处注满后,继续往外挤出,能始终保持储油沟槽处的润滑脂量,确保轴承得到充分的润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斗卸船机,特别涉及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尤其是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链斗连续卸船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投入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技术已经成熟,但鉴于先前国内没有设计和生产能力,且国际上链斗卸船机价格普遍较高,链斗卸船机在国内码头没有得到普及。
链斗卸船机主要通过安装于提升链条上的挖掘斗进行物料提升,而提升链条主要通过链轮进行驱动和改向。在卸船作业过程中,挖掘臂架上的前后链轮会与船舱内煤炭接触,在塌垛时甚至会被埋至煤下,扬尘较大,作业工况较恶劣。而前后链轮安装在轴承上,煤尘通过端盖的间隙进入轴承滚道内,会造成轴承异常磨损。轴承磨损损坏后,会导致链轮脱落,造成设备停机,严重影响到链斗卸船机的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有效避免煤尘通过端盖的间隙进入轴承滚道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的密封结构,包括端盖主体和位于端盖主体内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为迷宫结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有密封圈和储油沟槽,所述储油沟槽位于第一密封圈之前和之后的间隙通道。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紧密相靠在一起。
煤尘沿着链斗卸船机链轮端盖内的间隙通道往轴承滚道方向前行时,密封圈有助于阻隔煤尘进入轴承滚道,从而避免轴承因煤尘的进入而受到磨损。
密封圈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加大阻隔煤尘进入轴承滚道的力度。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三密封圈均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由所述密封圈斜面分隔。
凹槽的设立有助于将进入间隙通道的煤尘受到密封圈阻隔时,跌落到凹槽中,并停留在凹槽里。
在密封圈斜面两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用于让进入间隙通道的煤尘跌落停留。
优选的,所述储油沟槽的形状为波浪形。
波浪形的储油沟槽增加储油的体积,当润滑脂从润滑孔注入时,会在储油沟槽处注满后,继续往外挤出,能始终保持储油沟槽处的润滑脂量。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斜面与间隙通道顶壁的夹角为20-60°。
更优选的,所述密封圈斜面与间隙通道顶壁的夹角为30°。
当煤尘进入轴承滚道突破了其中一个密封圈时,煤尘将进入到密封圈斜面,并沿着密封圈斜面滑落到第二凹槽。
端盖内的间隙连通轴承滚道,在阻隔充分的情况下使得煤尘难以进入轴承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粤电珠海港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神华粤电珠海港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7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