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35713.5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3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包兆鼎;张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联海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3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刘苗 |
| 地址: | 2112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制品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干玻璃纤维及织物按照铺层设计在特制工装中进行铺覆,形成预成型体;S2:然后将模压机预热,将预成型体移动加热后的下成型模具内;S3:进行第一次合膜,通过行程位移控制系统操作使得上成型模具和下成型模具合拢,模腔内保留有不大于5mm的高度空间;S4:打开真空泵开关阀门,开始对合拢的模具抽真空,打开进胶阀门进行低压进胶,通过计量器阀门将设定数量的双组份胶低压吸入模腔内;S5:关闭抽真空开关阀门,模压机进行二次模压合模;S6:模具保温保压,使得树脂在模腔内完成固化;S7:通过模压机工作分开上下成型模具,采用人工或自动方式顶出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耐腐蚀可设计性强,力学性能优越等性能而用途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树脂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能源等行业,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传统成型工艺有手糊、缠绕、模压、RTM(树脂传递成型)、喷射、拉挤等等,如果结合产品形状和要求的话,对于异型件产品,主要成型工艺仅有模压、手糊、及RTM等,手糊及RTM工艺产能效率均较低,而模压工艺效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原材料是预浸料,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工艺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解决了原有成型工艺RTM效率低和模压工艺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工艺,包括使用设备模压机、抽真空系统及进胶系统,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干玻璃纤维及织物按照铺层设计采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在特制工装中进行铺覆,形成预成型体;
S2:然后将模压机打开并进行加热,对下成型模具进行预热,然后将预成型体移动加热后的下成型模具内;
S3:进行第一次合膜,通过模压机的行程位移控制系统操作使得上成型模具和下成型模具合拢,上成型模具和下成型模具之间采用柔性密封塑胶密封,此时上成型模具和下成型模具未完全合模到位,模腔内保留有不大于5mm的高度空间;
S4:打开真空泵开关阀门,开始对合拢的模具抽真空,打开进胶阀门进行低压进胶,通过计量器阀门将设定数量的双组份胶低压吸入模腔内;直至计量器阀门停止并关闭;
S5:关闭抽真空开关阀门,模压机进行二次模压合模,将模腔内多余的树脂挤出进入模具内的溢流槽;
S6:模具保温保压,按照树脂的固化条件设定,使得树脂在模腔内完成固化;
S7:通过模压机工作分开上下成型模具,采用人工或自动方式顶出产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4中模具闭合以后真空度要求需要低于-0.095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5中,通过模压机上的防溢流阀阻止树脂从注胶口进入注胶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5中,通过模压机上的第一防溢流阀阻止抽气管吸入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新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能够快速的将模压工艺和RTM工艺结合,通过两次模压方式解决RTM和传统模压工艺中的成本高,制品有缺陷等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联海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联海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5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布加工用修边设备
- 下一篇:石墨烯-钛铝碳复合耐磨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