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用于低温污水脱氮的异养硝化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0103.6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慧;刘琳;海热提·吐尔逊;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低温 污水 硝化细菌 及其 应用 | ||
一株用于低温污水脱氮的异养硝化细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低温污水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株低温硝化细菌为不动杆菌属,保藏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是2019年10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36。本发明菌株是从冬季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转盘泥样中筛选所得,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可以在低温条件下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态氮,该菌株经过扩大培养后,可直接用于冬季水体的脱氮,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于污水处理的低温硝化细菌菌株,同时提供这种菌株的脱氮效能。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水环境质量中,氮的含量及污染是较严重。水体中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工农业产生的废水以及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并且氮元素的积累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法,即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但是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宏观上,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致使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微观上,温度的降低对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如生命代谢活动减缓等,这对污水的生物净化极为不利,导致冬季低温条件下污水污泥生物处理效果降低。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异养硝化细菌较自养硝化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并且低温异养硝化菌在低温环境下所拥有的活性优势是其他微生物无法代替的。因此,耐冷脱氮微生物的开发对低温脱氮工艺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冬季地区,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实际污水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株低温异养硝化细菌来解决低温污水脱氮效率低的问题。该菌株在13℃条件下能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态氮,为低温污水生物脱氮提供高效的菌制剂。
本发明的一株低温异养硝化细菌的应用是指在低温污水脱氮上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低温异养硝化细菌BC-15,经16S rDNA鉴定为Acinetobacter johnsoniistrain,属于不动杆菌属,已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日期为2019年10月25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36。
本发明所提供的的异养硝化细菌BC-15,其生物学特征: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为乳白色圆形,表面湿润易挑起,菌体为杆状。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最适宜pH为7.0-8.0,生长温度为10-30℃。
本发明的菌株采用了16S rDNA鉴定方法,利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对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与基因文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根据菌株同源性比例确定菌株的属性,最后再根据系统进化树进行确认。
所述低温异养硝化细菌BC-15的筛选方法为:取适量生物转盘泥样加入到装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放于摇床上震荡3h后,用移液枪吸取液体接种于已灭菌的富集培养基中,于13℃,150rpm条件下培养5d;再取富集培养液转接于新的富集培养基中,转接3次,共富集15天。
取富集培养液接入装有无菌水的试管中,按倍比进行稀释,分别得到菌种浓度为10-1、10-2、10-3、10-4、10-5、10-6、10-7梯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采用平板涂布法,分别从各梯度细菌悬浮液中吸取部分涂布于异养硝化培养基上,置于1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挑取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分离纯化3次以上直至菌落特征基本一致,然后接种于斜面培养基(异养硝化培养基的固体形式)上并保存于4℃冰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0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