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4573.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7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游瑞生;曾柱强;游秋杨;李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康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23/06;C08K13/02;C08K3/34;C08L23/08;C08L23/12;C08L83/04;C08K13/06;C08K9/06;C08K3/36;C08L67/02;C08K5/3435;C08K5/134;B29B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德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木塑共挤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由芯层和用于包覆芯层的超耐磨面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植物纤维:35%~70%;
PE塑料:20%~40%;
相容剂:0.5%~5%;
抗氧剂:0.1%~0.5%;
润滑剂:1%~4%;
滑石粉:5%~20%;
所述超耐磨面层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PE塑料:10%~40%;
改性聚丙烯纤维:5%~15%;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10%~40%;
界面改性剂:5%~15%;
耐磨剂:1%~10%;
光稳定剂:0.2%~1%;
抗氧剂:0.1%~0.5%;
其他助剂: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植物纤维:45%~65%;
PE塑料:25%~35%;
相容剂:2%~5%;
抗氧剂:0.1%~0.5%;
润滑剂:1%~4%;
滑石粉:5%~15%;
所述超耐磨面层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PE塑料:20%~35%;
改性聚丙烯纤维:5%~15%;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25%~35%;
界面改性剂:5%~15%;
耐磨剂:3%~8%;
光稳定剂:0.3%~0.8%;
抗氧剂:0.3%~0.5%;
其他助剂:3%~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的厚度为5~150mm,超耐磨面层的厚度为0.5~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石蜡、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的长径比≥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改性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剂为丙烯酸改性有机硅弹性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润滑剂和表面改性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耐磨面层还包含1%~5%的二氧化硅。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芯层颗粒料的制备:将植物纤维充分干燥,再将植物纤维、PE塑料、相容剂、抗氧剂、润滑剂和滑石粉加入高速混合机,进行高速共混,再将得到的共混料加入造粒生产线,进行熔融、混炼、切粒、风干和冷却,得到芯层颗粒料;
2)超耐磨面层颗粒料的制备:将二氧化硅干燥后用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再将改性的二氧化硅、PE塑料、改性聚丙烯纤维、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界面改性剂、耐磨剂、光稳定剂、抗氧剂和润滑剂加入高速混合机,进行高速共混,使二氧化硅、耐磨剂、PE塑料和改性聚丙烯纤维通过双逾渗效应复合在一起,再将得到的共混料加入造粒生产线,进行熔融、混炼、造粒、冷却和风干,得到超耐磨面层颗粒料;
3)共挤成型:将芯层颗粒料加入锥形双螺杆挤出机,通过锥形双螺杆的输送、加热、剪切和熔炼挤出使芯层颗粒料进入共挤模具的内部通道形成芯层,同时将超耐磨面层颗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通过单螺杆的输送、加热、压缩、摩擦和熔炼挤出使超耐磨面层颗粒料进入共挤模具的外部通道将芯层全方位包覆,再成型、压花、冷却和切割,得到超耐磨木塑共挤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康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康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5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夹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仓储UHFRFID标签的定位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