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9074.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7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麟;郑贞平;王海荣;华旭奋;商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G09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41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工业 机器人 技术 应用 平台 | ||
本发明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涉及的是智能化生产中使用的系统平台,尤其是一种与工业机器人联轴器组装生产线紧密结合的应用实训平台。包括墙体、联轴器组装生产线和若干个实训室,墙体包围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以及实训室外部;实训室并列设置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一侧;联轴器组装生产线由倍速链输送线和均布在倍速链输送线一侧的六个工位组成;在倍速链输送线两端配套设置有循环升降移载装置,用于将托盘从倍速链输送线取下或将托盘传送到倍速链输送线上;每个工位都具有工位输送线和可移动的工位工作桌。本实训平台相比现有技术,更加灵活实用,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涉及的是智能化生产中使用的系统平台,尤其是一种与工业机器人联轴器组装生产线紧密结合的应用实训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轴承座组装大多采用人工控制、生产效率低、结构不稳定并且复杂。组装大都采用机械化作业,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往往跟不上自动化连续式生产的需要。再加上零部件的形状、大小不一,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装配精度。
尚未有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高校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也都只能单一地进行,没有能够直观感性的认识的实训平台,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具有高自动化水平、操作简单的应用实训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具有六工位及配套工业机器人,以及若干实训室,实现轴承座快速而准确的组装和码垛入库。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平台包括墙体、联轴器组装生产线和若干个实训室,墙体包围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以及实训室外部;实训室并列设置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一侧;实训室包括焊接实训室和码垛实训室,焊接实训室用于完成焊接实训,码垛实训室用于完成工业机器人码垛实训;联轴器组装生产线由倍速链输送线和均布在倍速链输送线一侧的六个工位组成;在倍速链输送线两端配套设置有循环升降移载装置,用于将托盘从倍速链输送线取下或将托盘传送到倍速链输送线上;六个工位具体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其中第一工位用于进行底座的输送和装配,第二工位用于进行轴衬的输送和装配,第三工位用于上盖的输送和装配,第四工位用于进行螺栓的振动盘上料和装配,第五工位用于油杯座的振动盘上料和装配,第六工位用于成品的搬运和输送;每个工位都具有工位输送线和可移动的工位工作桌。
倍速链输送线采用双层倍速链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通过倍速链输送线机架固定在地面上,倍速链输送线具有相互平行的输送方向相反的上层输送线和下层输送线,在上层输送线上与工位相对应的输送体内侧均设有气动定位装置,所述气动定位装置具有倍速链定位板,在倍速链定位板四角装有定位销,在倍速链定位板下通过定位气缸安装板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托盘承托着待装配的工件放置于倍速链定位板上;在倍速链定位板两侧均通过阻挡气缸安装板安装有阻挡气缸,形成气动阻挡装置,阻挡相邻工位的其他托盘移动过来,从而确保各个工位完成各自的装配工作;下层输送线将空托盘输送回来。在倍速链输送线的两端并列设有两个循环升降移载装置,倍速链输送线右端的循环升降移载装置将空托盘从倍速链的下层输送线移载至倍速链的上层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左端的循环升降移载装置将空托盘从倍速链的上层输送线移载至倍速链的下层输送线。
进一步的,工位工作桌通过设置在倍速链输送线侧的定位连接装置实现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上的定位,并固定在联轴器组装生产线上。当不需要用时,可以通过拆下所述定位连接装置,将工位工作桌移至靠墙。
所述定位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倍速链输送线机架上,由凹形的连接装置定位块以及安装在连接装置定位块两突出板之间的连接装置定位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