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7939.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潘维;于桂凤;李鹏;王娟;张志广;夏伟;姜凤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6 | 分类号: | A61L15/26;A61L15/28;A61L15/42;A61L15/44;A61F13/02;D01F9/00;D01F8/18;D01F6/70;D01D5/00;D04H1/4374;D04H1/728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纳米 纤维 弹性 绷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及其制备方法,该绷带由双层弹性膜作为收集极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得,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为双褶皱结构的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包括自下而上层叠设置的吸水层、载药层和保护层,该绷带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可在关节活动时随关节伸缩,避免对受创部位关节活动的束缚和绷带移位问题,同时还可确保透气性,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液,减小伤口发生粘连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学绷带是可以置于伤口的医学辅料,其可以应用于外部创伤,帮助伤口愈合,隔绝外界环境。传统医学绷带多采用多层医用纱布,这种绷带材料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透气性一般;其次,材料弹性较差,特别是当患者关节处受到创伤的时候,传统的医学绷带不能随关节活动拉伸,束缚关节活动且绷带会在活动的过程中移位,大大降低使用效果,最后,伤口渗液较多时,不能及时吸收渗液,且容易与伤口发生粘连,造成二次损伤。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用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绷带或伤口敷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绷带的透气性能,但是常规的电纺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性能,仍无法充分提高绷带的弹性性能,不能避免对受创部位关节活动的束缚,以及绷带容易移位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及其制备方法,该绷带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可在关节活动时随关节伸缩,避免对受创部位关节活动的束缚和绷带移位问题,同时还可确保透气性,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液,减小伤口发生粘连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纺丝液配置: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A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A,亲水性天然高分子材料B和药物有效成分混合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B,疏水性高分子材料溶于其溶剂制得纺丝液C;
(2)静电纺丝装置搭建: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高压电源、供液机构、纺丝喷头和收集极,所述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纺丝喷头和收集极;所述收集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导电层、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均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均处于拉伸状态且固定安装在导电层上,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沿同方向拉伸,所述第一弹性膜的拉伸量大于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弹性膜上沿其拉伸方向均匀排列多个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弹性膜拉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膜上均匀密布圆形通孔;当所述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处于未拉伸状态时,所述条形凹槽的槽宽小于圆形通孔直径;
(3)电纺吸水层:将纺丝液A注入静电纺丝装置的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收集极的第二弹性膜上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吸水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
(4)电纺载药层:将供液机构清理干净,将纺丝液B注入所述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吸水层上表面直接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载药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
(5)电纺保护层:将供液机构清理干净,将纺丝液C注入所述供液机构中,开启静电纺丝装置,调整纺丝参数,在所述载药层上表面直接电纺一层纳米纤维膜作为电纺保护层后,关闭静电纺丝装置,即在收集极上制得了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
(6)取膜:将第二弹性膜和第一弹性膜恢复原长,所得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随之收缩形成双褶皱结构,将三层复合纳米纤维膜自第二弹性膜上取下,即得复合纳米纤维弹性绷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