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97633.5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普;毛旭敏;陈乾;刘子晗;金珍;杨学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4F13/20 | 分类号: | F24F13/20;F24F3/16;F24F11/89;F24F13/08;F24F110/64;F24F110/66;F24F110/72;F24F110/50 |
| 代理公司: | 11720 北京真致博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敬文 |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通道 壳体 污染物 气体检测装置 阀门装置 净化模块 进风口 送风口 空气净化装置 多个阀门 净化效果 净化效率 浓度控制 送风装置 净化 能力强 配置 连通 节能 室内 检测 | ||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多个阀门装置和分别用于净化多个不同种类的污染物的多个净化模块;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多个送风口和多个送风通道,每个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一个相应所述送风口;
每个所述净化模块安装于一个所述送风通道内;
每个所述阀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配置成打开和关闭一个对应的所述送风通道;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配置成检测室内的污染物种类以及每类所述污染物的浓度,以根据所述污染物的种类及相应浓度控制一个或多个相应所述阀门装置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为多出风口离心风机,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具有分别与多个所述送风口连通的多个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颗粒物检测装置、无机气体污染物检测装置、有机气体污染物检测装置和微生物污染物检测装置;
多个所述净化模块分别为颗粒物净化模块、无机气体污染物净化模块、有机气体污染物净化模块和微生物污染物净化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包括酸性气体检测装置和碱性气体检测装置;
多个所述净化模块分别为酸性气体处理模块和碱性气体处理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的蜗壳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口,分别连通多个所述出风口;每个所述阀门装置包括安装于相应所述连通口处的弯曲挡板,以打开或关闭相应所述连通口;所述弯曲挡板朝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的径向外侧弓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挡板绕一平行于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轴线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安装于相应所述连通口处,或所述弯曲挡板沿一平行于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轴线的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相应所述连通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阀门装置为风阀,包括阀板,每个所述阀板可转动地安装于相应所述送风风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风机进口;
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多个所述送风口和处于多个所述送风口中间的所述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具有连通所述多出风口离心风机的蜗壳与多个所述出风口的多个连通风管;
每个所述连通风管内设置有水平轨道和安装于所述水平轨道的靠近相应所述送风口的一端且可上下移动的倾斜轨道;
每个所述净化模块安装于相应所述水平轨道,相应所述倾斜轨道的上端与所述净化模块接触抵靠以对相应所述净化模块进行限位;所述倾斜轨道从其上端向远离相应所述净化模块的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倾斜轨道的下端;且
所述倾斜轨道的下端向下移动出相应所述送风口,且所述倾斜轨道的上端向下与所述水平轨道连接,以使相应所述净化模块通过相应所述水平轨道和所述倾斜轨道从相应所述连通风管内移动出,或使外侧的所述净化模块通过相应所述倾斜轨道和所述水平轨道移动至相应所述水平轨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送风口处可拆卸安装有出风格栅;每个所述出风格栅包括: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设置有固定架;
多个同轴设置的导风圈,设置于所述出风框的中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每个所述导风圈的上端开口小于其下端开口,且每个所述导风圈上设置有多个送风微孔;每相邻两个所述导风圈的距离沿所述出风框的径向方向依次变大;
出风网,设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导风圈与所述出风框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6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