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2992.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宋雨哲;刘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张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杨志胜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交通 隔离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和壳体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两侧均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单片机配合连接,所述气泵的两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嵌设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止动轮,所述安装柱的两侧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滑动连接有Z形套。本发明通过气泵、储气管、Z形套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高峰时段随意的改变道路之间的宽度比,从而减少交通堵塞,方便人们出行,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每天利用汽车实现代步上班已经成为了当前的趋势,但是在很多路段都有早高峰和晚高峰路段,由于道路宽度的固定不变,导致交通拥堵,不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且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存在的缺点:很多路段都有早高峰和晚高峰路段,由于道路宽度的固定不变,导致交通拥堵,不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且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壳体的两侧均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气管,气泵的两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嵌设在壳体内;
所述壳体的底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止动轮,所述安装柱的两侧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滑动连接有Z形套,所述Z 形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背离Z形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且和储气管相互连通,所述Z形套和壳体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Z形套内还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和止动轮相互匹配,所述Z形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止动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条形槽,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条。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呈倾斜设置,且出气管的开口朝向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卡板、止动轮、限位板、止动板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加隔离带的稳定性,避免因为路面振动以及风力使得隔离带产生位移;
2、通过气泵、储气管、Z形套等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高峰时段随意的改变道路之间的宽度比,从而减少交通堵塞,方便人们出行,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压力;
3、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壳体随着撞击向后移动,从而减少撞击时的冲击力,这样就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车辆的损失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司机安全,而且壳体1损坏时,只要将损坏部分换掉就行了,更换起来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交通隔离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储气管、3Z形套、4安装柱、5单片机、6气泵、7出气管、8弹簧、9万向轮、10波纹管、11卡板、12止动轮、 13限位板、14止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张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汇张思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2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