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1235.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4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代继龙;焦凤霞;朱晨;耿鹏;董俊超;张楠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B61L23/08;B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郑朝然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控制系统 发起 虚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联挂规则,向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联挂需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联挂区域;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联挂规则发起对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虚拟联挂,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从而提升了列车的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系统的最小行车间隔为2分钟,而由于早、晚高峰的客流量较大,即使采用2分钟的行车间隔,仍不能满足客流量。为进一步提高地铁列车的载客量,一般会采用大编组地铁列车,例如6、8、10列编组的列车,通过提高每列车的载客量提高总的载客量。但由于非早、晚高峰时间客流量较小,如继续采用大编组列车会导致列车基本空载,平白增加能耗;而采用大编组列车同时加大行车间隔又会导致乘客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上车,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地铁线路通过的车站,各站的客流数量也不相同,处于市区的车站客流量较大,郊区客流量较小。
现有的大编组列车一般由2列小编组列车在车库通过物理联挂的方式联挂而成,同时需要有调度、司机、轨旁指挥人员的参与,可见,此种编组方式过得复杂、耗时、导致客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联挂规则,向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联挂需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联挂区域;
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
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
进一步地,所述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具体包括:
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速度和间距均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后车以预设的相对速度接近前车,直至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间隔小于等于预设的联挂距离;其中,所述相对速度为所述后车和前车的速度差。
进一步地,在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步骤后,所述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的联挂成功信息,将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视为一辆联挂列车执行后续运营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还包括:
若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的联挂列车满足预设的解除联挂条件,则控制所述联挂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解除联挂区域;
向组成所述联挂列车的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发送准备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以各自对应的速度分开至预设的解除距离;
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开始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切换到各自的独立运营模式,以完成解除联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2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Y型过压保护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