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1235.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4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代继龙;焦凤霞;朱晨;耿鹏;董俊超;张楠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B61L23/08;B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郑朝然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控制系统 发起 虚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联挂规则,向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联挂需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联挂区域;
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
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具体包括:
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速度和间距均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后车以预设的相对速度接近前车,直至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间隔小于等于预设的联挂距离;其中,所述相对速度为所述后车和前车的速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步骤后,所述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的联挂成功信息,将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视为一辆联挂列车执行后续运营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还包括:
若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的联挂列车满足预设的解除联挂条件,则控制所述联挂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解除联挂区域;
向组成所述联挂列车的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发送准备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以各自对应的速度分开至预设的解除距离;
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开始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切换到各自的独立运营模式,以完成解除联挂。
5.一种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挂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联挂规则,向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联挂需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联挂区域;
联挂准备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接近至预设的联挂距离;
联挂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开始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准备模块具体用于:
若判定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速度和间距均满足预设的准备联挂条件,则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准备联挂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后车以预设的相对速度接近前车,直至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的间隔小于等于预设的联挂距离;其中,所述相对速度为所述后车和前车的速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执行模块还用于:
接收由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发送的联挂成功信息,将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视为一辆联挂列车执行后续运营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地面控制系统发起的虚拟联挂方法,还包括:
解除判断模块,用于若切换到联挂模式进行运营的联挂列车满足预设的解除联挂条件,则控制所述联挂列车进入到预设的解除联挂区域;
解除准备模块,用于向组成所述联挂列车的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发送准备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以各自对应的速度分开至预设的解除距离;
解除执行模块,用于向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开始解除指令,以使所述待联挂的两辆列车分别切换到各自的独立运营模式,以完成解除联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12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Y型过压保护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