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管以及使用该绕线管的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0034.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2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拓磨;冈本光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5/02 | 分类号: | H01F5/02;H01H5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管 以及 使用 线圈 装置 | ||
本发明获得小型化的绕线管以及使用该绕线管的线圈装置。绕线管包括:圆筒状的卷绕部,上述卷绕部用于供重叠在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的上侧并作为另一个线圈线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卷绕;以及第一分隔壁部、第二分隔壁部,在第一分隔壁部设置有拉入缺口部和拉出缺口部,其中,上述拉入缺口部供卷绕于上侧和下侧的线圈线分别单独地拉入,上述拉出缺口部供卷绕于上侧和下侧的线圈线分别单独地拉出,在第一分隔壁部的卷绕部的一侧设置有层差,上述层差形成在包括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的拉出缺口部与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的拉入缺口部之间在内的区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绕线管以及使用该绕线管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器的电磁开关装置的内部例如使用作为将线圈线卷绕于树脂制的绕线管而成的线圈装置的电磁螺线管。电磁螺线管需要调节用于使设于起动器的马达缓慢旋转的电阻和用于吸引可动铁芯的安培匝数。作为调节电阻值和安培匝数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使线圈线的卷绕方向在中途反转为相反方向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具体的反向卷绕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在卷绕过程中于将线圈缠绕到设于绕线管的分隔壁的突起之后使卷绕方向反转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3-131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836286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能调节电阻值和安培匝数。然而,在卷绕的中途因使线圈线的卷绕方向变成相反反向而产生卷绕混乱,因此,存在卷绕后的线圈的外径变得大型化,使得伴随于此的线圈装置大型化的技术问题。此外,在卷绕过程中使卷绕方向变成相反方向,因此,存在卷绕工序复杂化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缠绕在突起上使得卷绕方向反转,因此,卷绕混乱得到抑制。然而,将线圈线缠绕在设于分隔壁的突起上,因此,需要将分隔壁设为较厚以确保缠绕的空间,从而存在绕线管大型化的技术问题。此外,突起需要具备缠绕线圈线的强度,因此,例如若由与绕线管不同的金属材料等制作突起,则需要将突起埋入绕线管内的工序,从而存在绕线管的制作工序复杂化、绕线管大型化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不使制造工序复杂化的情况下使绕线管和线圈装置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的绕线管包括:圆筒状的卷绕部,所述卷绕部用于供重叠在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的上侧并作为另一个线圈线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卷绕;以及第一分隔壁部、第二分隔壁部,所述第一分隔壁部、第二分隔壁部分别设于卷绕部的两侧,在第一分隔壁部设置有拉入缺口部和拉出缺口部,其中,所述拉入缺口部供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和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分别单独拉入,所述拉出缺口部供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和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分别单独拉出,在第一分隔壁部的卷绕部的一侧设置层差,所述层差形成于包括卷绕于下侧的线圈线的拉出缺口部与卷绕于上侧的线圈线的拉入缺口部之间在内的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绕线管以及使用该绕线管的线圈装置,能在使制造工序不复杂化的情况下使绕线管和线圈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线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线圈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绕线管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绕线管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圈装置的第一线圈线的卷绕过程的卷绕前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