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车全景观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9947.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0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春;李玉杰;冯立伟;张昕;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全景 观察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车全景观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摄像机组件、后摄像机组件、左摄像机组件、右摄像机组件、视频处理组件;所述系统采用4个近景相机和4个远景相机的全景影像布局方案,相关视频处理及显控功能在视频处理组件中完成;视频处理组件是全景系统的供电和通信中心,通信控制电路通过CAN总线与整车综控进行交互。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全景系统是应用于地面无人作战车组的环视影像辅助系统,主要完成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前、后120°远景及四周360°近景昼夜观察需求,可为操作手提供清晰的战场环境感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车全景观察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其观察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操纵人员需要特定的观测手段清晰地观察到车身周围的情况,但目前的现有技术尚缺乏全景观察能力,导致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因观测能力不足导致任务失败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无人车全景观察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车全景观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摄像机组件、后摄像机组件、左摄像机组件、右摄像机组件、视频处理组件;
所述前摄像机组件包括:前摄像机外壳1、前摄像机上壳2、近景窗口4、远景窗口6、近景相机支架8、近景镜头9、近景镜头支架10、近景机芯电路板11、远景镜头12、第一远景镜头支架13、第二远景镜头支架14、远景机芯电路板15、前摄像机航插16;
所述远景窗口6设有两片,两片远景窗口6分别安装在前摄像机外壳1的左上方和右上方,所述近景窗口4安装在前摄像机外壳1的前下方,并分别用胶与前摄像机外壳1粘牢;
所述前摄像机上壳2与前摄像机外壳1上部连接,所述前摄像机航插16安装在前摄像机外壳1的背面,两者中间有一层橡胶密封垫;
所述前摄像机组件包括两套远景相机和一套近景相机;所述两套远景相机均包括:远景镜头12、远景镜头支架、远景机芯电路板15;其中,两个远景镜头支架分为第一远景镜头支架13和第二远景镜头支架14;
所述近景相机包括:近景镜头9、近景镜头支架10、近景机芯电路板11;
所述近景镜头支架10固定在前摄像机外壳1的底部,近景镜头9通过近景镜头支架10上的长孔安装近景镜头支架10上,下倾45度,并可以沿长孔前后移动,以调节近景窗口4与近景镜头9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远景镜头支架13和第二远景镜头支架14分别位于近景相机的两侧,互成55度角,通过第一远景镜头支架13和第二远景镜头支架14上的长孔安装于前摄像机外壳1的底部,并可以沿长孔前后移动,来调节远景窗口6与远景镜头12之间的距离,保证远景窗口6与远景镜头12之间有最小距离;
所述近景相机和远景相机用于接收背景及目标的光照,实现光电转换,生成数字图像信息,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输出。
所述后摄像机组件的结构和功能与前摄像机组件相同;
所述左摄像机组件包括:左摄像机外壳17、左摄像机上壳18、近景窗口20、近景相机支架、近景镜头、近景镜头支架、近景机芯电路板、左摄像机航插;
所述近景窗口20安装在左摄像机外壳17的前下方,并用胶与左摄像机外壳17粘牢;左摄像机上壳18与左摄像机外壳17上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9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