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87439.9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8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敏;刘翀;刘兴国;唐荣;顾兆俊;周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3/34;C02F103/2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化 光合 细菌 共生 对虾 养殖 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温室大棚内的连接的对虾养殖池、沉淀池、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培养池;
所述对虾养殖池,所述对虾养殖池产生对虾养殖尾水;
所述沉淀池,所述对虾养殖尾水从所述对虾养殖池进入至所述沉淀池;
所述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培养池,所述培养池上部呈圆柱状,底部呈圆锥状,所述培养池圆柱状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对虾养殖尾水经过所述沉淀池处理后,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进入至所述培养池,所述培养池圆柱状的左侧上部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培养池的圆锥状底部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培养池的中央设有流化床,其管壁呈孔状,所述流化床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由鼓风机提供气体,促进所述流化床内外水体不断交换,所述流化床内置悬浮填料,附着生长在悬浮填料上的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氮;所述培养池底部设有曝气管,促使对虾养殖尾水不断暴露在表面,并接受光线照射,生成的光合细菌同时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使得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经过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处理后的对虾养殖尾水进入所述对虾养殖池内循环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还包括设置在其顶端的碳源补给系统,补给后水体中的总碳和总氮的比值为9-11;所述培养池的对虾养殖尾水表面的光照强度≤5000μE/m2/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内悬浮填料的孔径为10-25mm,所述流化床的管壁孔径为5-7mm,所述流化床的管壁的孔间距为10-12mm,所述流化床的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5mg/L以上,所述流化床内的温度为22-32℃,pH值为7.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内的悬浮填料的材质选自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呈圆柱状,底部呈圆锥状,所述沉淀池圆柱状的左侧上部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位置高于所述培养池的第一进水管的位置,所述沉淀池圆柱状的右侧上部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对虾养殖池的对虾养殖尾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进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沉淀池内置斜板填料,所述沉淀池圆锥状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沉淀池内未被利用的残饵、粪便在所述斜板填料的作用下,积累在所述沉淀池的圆锥状底部,通过所述第二排污管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池、所述硝化菌和光合细菌共生的培养池、所述沉淀池和流化床的体积比为(100-50):(20-10):(4-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74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具加工用多功能锤子
- 下一篇:一种冷鲜肉保鲜冷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