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78915.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浩;吴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5/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叶濛濛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灌溉 小麦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在小麦需水的时期进行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效率低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淮北地区是典型的砂姜黑土区域,由于土壤存在“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造成该地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生产中往往不断的投入大量的氮肥,但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很少,大部分以硝态氮形式被淋溶等损失掉,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如何提高该区肥料的利用效率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和水肥高效耦合的优势,对于解决水资源浪费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由于人为的操作原因,往往会加大灌溉用水量,造成肥料挥发、流失,从而造成肥料的利用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专利CN201810638737.4公开一种基于根域集雨种植的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标准起垄及播种:播种前垄覆膜,垄宽为40cm、沟宽为60cm,垄高为10cm,垄面覆盖材料为普通0.01mm塑料地膜或生物降解膜。沟内种植冬小麦种植4行,行距15cm:30cm:15cm。播种时间及播量同当地一般高产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沟内灌水,单次灌水量为450m3/hm2,整个生育期共灌水900m3/hm2。小麦生育期病、虫、草害等田间管理。步骤6、适时收获。
目前,有关提高水肥一体化效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肥用量的优化方面,在控制水肥用量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肥料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用以提高小麦种植过程中肥料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基于测墒灌溉的小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中施用基肥和肥料增效剂后,播种小麦,播种后进行正常管理,当土壤含水率低于70%时进行灌溉,在小麦拔节及孕穗期结合灌溉进行肥料的追施。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在小麦需水的时期进行灌溉,避免了传统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小麦播种的行距为15-25cm,播深3-7cm。
优选的,所述小麦播种密度为15-25kg/亩。
优选的,所述基肥的施用量为50-70kg/亩。
优选的,所述肥料增效剂的施用量为基肥施用量的5-15%。
优选的,所述小麦的品种为荃麦725。
优选的,所述基肥为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的养分比为N:P2O5:K2O=15:15:15。
优选的,在小麦生长期10-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进行灌溉。
优选的,所述灌溉水量为20-30m3/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8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