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177574.5 申请日: 2019-11-26
公开(公告)号: CN110771511A 公开(公告)日: 2020-02-11
发明(设计)人: 罗燕羽;黄绍力;刘绍钦;曹健松;张木清;秦鹏;黄炽辉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44555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缪太清
地址: 510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香蕉组培苗 开放式培养 培养基 接种 高温高压灭菌 生物技术领域 安全隐患 繁琐程序 工作效率 生根培养 特种设备 无菌条件 诱导培养 增殖培养 种苗培育 火山石 抗菌剂 培养瓶 种植物 组培苗 分装 晾凉 生产成本 配制 消毒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种苗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包括培养瓶的消毒、培养基的配制、接种操作、组培苗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本发明操作简单,只要在煮开的培养基中添加火山石粉和抗菌剂,搅拌均匀后分装晾凉即可使用;接种和培养无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无需用到高温高压灭菌锅设备,既避免了应用特种设备带来的各种繁琐程序和安全隐患,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香蕉组培苗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种苗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蕉(Musa spp.)是我国华南地区四大佳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香蕉还作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

大多数栽培的食用蕉都是靠吸芽繁殖,这种方式长期使用日积月累容易携带多种病原菌,比如花叶病毒、束顶病毒、巴拿马病菌等,这些病原菌寄生在香蕉维管束系统中,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和光合作用,对香蕉的生产栽培造成严重的危害。组织培养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研发的一种香蕉种苗快速繁殖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快速繁殖香蕉种苗,而且可以脱除香蕉自身携带的病毒,为香蕉的生产提供优质种苗,因此该技术迅速在香蕉产业中推广应用开来。

传统的组织培养由于需要一个无菌的环境,要求接种过程、培养过程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使得人工、设施设备、培养基和供电成本等大大增加,而且香蕉属于一种低值的农产品,其投入成本过高,大大限制了该技术在香蕉产业中的推广应用。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剂,使得既能简化该技术繁琐的操作步骤,又能有效控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保证植物组织的正常生长。这种培养基既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又不要求无菌操作,从而可以降低香蕉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和对高温高压灭菌锅等特种设备的要求,投入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剂,虽能降低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和对高温高压灭菌锅等特种设备的要求,但也使组培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基部发黑、褐变、生根困难等。火山石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一种多孔性石头,其含有钠、镁、钙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无辐射具有远红外磁波,具有稳定水质(可以适当调节过酸或过碱的水,自动调整至接近中性)、吸附有害物质、杀死细菌等作用。在香蕉开放式组培的培养基中添加火山石粉既可以避免因为添加了抗菌物质对香蕉组培苗的生长造成的影响,又可以在香蕉组培苗生长后期调节培养基中的pH,还具有一定的杀菌和促进香蕉组培苗生长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一种开放式培养香蕉组培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瓶的消毒:培养瓶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用0.1%次氯酸钠浸泡,浸泡的液面高于瓶口3cm以上,配套的塑料瓶盖用重物压着全部浸没即可,浸泡2~3h。浸泡结束后将培养瓶捞起,瓶口朝下倒扣在组培筐上晾干,盖子捞起放在可滤水的筐里,虑干水分即可。

(2)培养基的配置:按照常规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配制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为MS+0.3%蔗糖+4.8g/L卡拉胶+0.2g/L火山石粉,根据香蕉组培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浓度,加水定容,盖上盖子煮沸2min,调节pH为 5.8~6.0,加上0.1%植培灵抗菌剂,搅拌均匀,分装晾凉,备用。

(3)接种操作:接种室用紫外灯照射消毒20~30min,接种的台子清洁干净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接种的器械用红外线接种灭菌器灭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7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