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8267.0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4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曹小芝;赵子豪;杨冕;方洁;常钰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tcc 反射 滤波器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通过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实现滤波器的立体三维集成,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第五传输线、第六传输线、第七传输线、第八传输线、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第五连接柱、第六连接柱、前接地层、后接地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本发明采用传输线结构设计无反射低通滤波器,结构简单,适用于高频场合;并且具有端口隔离度好、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好、体积小、电性能良好、高集成度、高成品率以及膨胀系数低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雷达通信等无线通信技术及军事国防电子系统的飞速发展,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已成为目前微波射频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对微波射频器件更高性能的要求。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滤波电路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中,使用在功率放大器前端和雷达天线馈电部分,滤波电路能有效解决系统通带外噪声大的问题。在传统的滤波器设计电路,是通过阻带把不希望通过的信号反射回信号源,这将对系统的通信性能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阻带衰减小、端口匹配较差、端口反射回去的信号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等,而吸收式滤波器通过对阻带内信号完全吸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滤波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通过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实现滤波器的立体三维集成,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第五传输线、第六传输线、第七传输线、第八传输线、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第五连接柱、第六连接柱、前接地层、后接地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
第一传输线与第二传输线进行耦合,第三传输线与第四传输线进行耦合,第二传输线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第三传输线,第一传输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输入端口,第一传输线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一端,第一电阻另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第二电阻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传输线一端,第四传输线另一端通过第八连接线连接输出端口,第一连接柱上端放置第一电阻,第一连接柱下端连接板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线连接第五传输线,第五连接线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柱下端连接板另一端,第五连接线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柱上端,第二连接柱下端连接第七传输线,第三连接柱上端连接第七传输线,第三连接柱下端连接第二屏蔽层,第四连接柱上端放置第二电阻,第四连接柱下端连接板一端通过第六连接线连接第六传输线,第四连接柱下端连接板另一端第七连接线一端,第七连接线另一端连接第五连接柱上端,第五连接柱下端连接第八传输线一端,第六连接柱上端连接第八传输线另一端,第六连接柱下端连接第二屏蔽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采用传输线结构设计无反射低通滤波器,结构简单,适用于高频场合;2)使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三维集成,具有端口隔离度好、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好、体积小、电性能良好、高集成度、高成品率以及膨胀系数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的仿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8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