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8266.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0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蒲黍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贵州联德佳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23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滑桩 设计 倾斜 滑坡 剩余 下滑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的前提下,得到滑动力F1和阻滑力F2,假定滑坡剩余下滑力为x,结合滑坡安全系数控制标准Fs,通过F1、F2及Fs反算得出剩余下滑力x。本发明的方法中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不受人为定义滑面的影响,计算方法简单易算且计算结果唯一,不受人为误差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工程中,指导抗滑桩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证滑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属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抗滑桩通长是一种直立的桩柱,深入滑坡体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以支档滑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主动土压力,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浅层或中厚层的边坡,是目前最为有效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边坡治理措施之一。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深入滑动面以下一定厚度的稳定地层中,利用周围岩土介质的锚固作用或约束来平衡滑坡体的下滑力,增加其稳定性,在各种自然或地质作用下,当滑坡体向下产生滑动时,由于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得桩前滑坡体达到稳定状态,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在抗滑桩设计中,滑坡体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是抗滑桩设计的基础,目前关于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国家规范规定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4.3节的传递系数显示解法,第二种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2.8条文说明的传递系数显示解法,第三种是《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录A.0.3里边讲解的传递系数隐式解法,上述三种方法的滑动面均为折线滑动面,将滑坡体滑动面划分为若干个条块,通过传递系数法进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该方法适用于边界条件十分明显易确定的滑坡。
但是,对于边界条件不明朗的滑坡,上述三种方法所涉及的折线滑动面非常难以确定,且人为误差较大,不同的折线滑动面将计算出不同的剩余下滑力,有时候剩余下滑力的误差会达到102量级(差值),甚至是103量级,对于抗滑桩的设计影响非常之大,不但会影响滑坡的稳定安全,同时也会对工程投资带来数以万计的浪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准确的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不受人为定义滑面的影响,计算方法简单易算且计算结果唯一,不受人为误差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工程中,指导抗滑桩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证滑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的前提下,得到滑动力F1和阻滑力F2,假定滑坡剩余下滑力为x,结合滑坡安全系数控制标准Fs,通过F1、F2及Fs反算得出剩余下滑力x。
前述的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中,在稳定安全系数K、滑动力F1、阻滑力F2以及安全系数控制标准Fs已知情况下,通过下式F1/(F2+x)=Fs,即可反向推导得到x大小。
前述的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中,所述稳定安全系数K在理正软件中通过圆弧滑动自动搜索得到,并同步得到相对应的滑动力F1和阻滑力F2,通过边坡安全等级确定得到安全系数控制标准Fs。
前述的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中,所述稳定安全系数K、滑动力F1和阻滑力F2,通过在理正软件中运行复杂土层土坡稳定计算,输入边坡对应的岩土参数: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运算得到。
前述的抗滑桩设计中倾斜滑面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方法中,所述岩土参数: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通过提取边坡岩土,进行试验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中滑坡剩余下滑力的计算不受人为定义滑面的影响,计算方法简单易算且计算结果唯一,不受人为误差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工程中,指导抗滑桩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保证滑坡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不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8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