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硫电池自支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5385.6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2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庚超;王文强;王冬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支撑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硫电池电极的多功能包覆层是由高弹性的水性聚氨酯、水溶性导电高分子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及水性聚氨酯交联剂复合而成。水溶性导电高分子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邻氨基苯磺酸、聚(3‑丁酸基吡咯)或聚(N‑3‑磺基丙基苯胺);纳米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或纳米炭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易于规模化实施。该多功能包覆层兼具优异回弹性和导电性,既可以适应活性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显著的体积形变,又可以促进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反应,还能抑制活性物质的流失,显著提高锂硫电池的整体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硫电池自支撑电极及所述锂硫电池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是以硫单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金属锂电池,由于硫的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mAh g-1,还具有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的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器件。
然而,硫及硫化产物的绝缘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硫放电后剧烈的体积膨胀这三大问题,严重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限制其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制备结构、性能稳定的硫正极,是锂硫电池走向实用化的关键。
由于石墨化碳的反键共轭π*与硫的3pz2轨道间存在相互作用,碳硫复合材料作为硫正极被广泛研究。设计构筑自支撑结构的碳基底负载硫正极,不仅赋予完善的电子传输网络以及离子迁移通道,而且免去了非活性的黏结剂与导电剂的使用。
因此,自支撑的硫碳复合材料往往表现出大幅提高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防止硫体积膨胀导致的电极结构破坏并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设置包覆层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空心碳壳、空心碳纤维等碳材料,聚噻吩、聚吡咯等导电高分子,以及聚乙二醇等柔性高分子,但由于缺乏对包覆层组分和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大幅提升硫正极性能的实用化包覆层体系尚未被开发。
因此,由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包覆层,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自支撑电极用多功能包覆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电池自支撑电极用多功能包覆层由高弹性的水性聚氨酯与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复合而成;其中,所述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为表面修饰有水溶性导电高分子的纳米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自支撑电极用多功能包覆层,用于包覆锂硫电池自支撑电极;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与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及水性聚氨酯交联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为表面修饰有水溶性导电高分子的纳米碳,所述表面改性的纳米碳材料与所述水性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6~20);所述水性聚氨酯与所述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6~0.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导电高分子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邻氨基苯磺酸、聚(3-丁酸基吡咯)和聚(N-3-磺基丙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碳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炭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聚氨酯以聚氧化乙烯二醇为软段,以2,2-二羟甲基丙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及乙二胺为硬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性聚氨酯交联剂为亲水脂肪族聚异氰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5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