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4239.1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唐鸿志;张莉鸽;许平;王伟伟;柳宁;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32;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降解 菌株 及其 环境 修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涉及环境生物技术领域,所述菌株能以菲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为鞘脂菌SZ1(Sphingobium sp.SZ1),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792,保藏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本发明提供的鞘脂菌SZ1对于菲、尤其是高浓度(200mg/L~800mg/L)菲均表现出了高效的降解能力,且对于其他多环芳烃类,如萘、芴、咔唑、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同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从而可实现高效、清洁、无二次污染的生物环境修复处理效果。同时作为环境修复生物催化剂,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节省能源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PAHs总体特征是高溶点、高沸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随着苯环数量的增加,其水溶性降低,生物可利用性和可降解性也随之降低。
PAHs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500℃~800℃)的不完全燃烧或低温处理(100℃~300℃)时的产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PAHs污染现状十分严峻。据初步估算,我国PAHs每年的排放量超过25000吨,城市的平均排放密度为158kg/km2,农村的局部排放密度高达479kg/km2。上海市PM2.5样品中16种主要的PAHs的平均含量为34.021ng/m3;苯并(a)芘的平均含量为3.046ng/m3,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每24h的苯并(a)芘最高允许值2.5ng/m3的1.22倍。PAHs具有细胞毒性、免疫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进入环境后会通过环境蓄积、生物蓄积、生物转化等方式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导致遗传缺陷。PAHs的毒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早在1979年,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已将16种PAHs列为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因此,高效降解环境各介质中的PAHs,消除PAHs污染,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PAHs主要修复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焚烧法和微生物降解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絮凝沉淀、光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等,焚烧法则是利用高温分解污染物。传统处理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已经无法应付现如今愈演愈烈的污染问题。这些方法不仅处理效果不显著,而且极易产生二次污染。清洁、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法已成为环境污染物治理最有效的方法。
菲是多环芳烃中的模式化合物。目前已经发现了众多能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其中大部分是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例如Pseudomonas、Sphingomonas、Mycobacterium、Rhodococcus和Bacillus。但这些菌株基本对高浓度的菲(200mg/L)不耐受,且生长周期较长,降解速率较慢,实际环境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差。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且能高效降解高浓度菲,并对其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能够实现清洁、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环境修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不仅能高效降解高浓度菲,且对其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从而实现清洁、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环境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菲高效降解菌株,所述菌株能以菲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为鞘脂菌SZ1(Sphingobium sp.)SZ1,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792,保藏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2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