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2408.8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滕云鹏;郝培育;唐刚锋;李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P5/26 | 分类号: | G01P5/26;G02B6/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传像束 粒子 图像 测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双脉冲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过片光整形系统整形成片状光束,照射到流体中的示踪粒子上,示踪粒子的散射光被成像透镜组收集,形成粒子图像并从光纤传像束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再经传像透镜组成像在CCD相机中,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得出示踪粒子及流体运行速度,同步控制器对双脉冲激光器与CCD相机进行同步控制。本发明在传统的粒子图像测速(PIV)装置中设置光纤传像束以及传像透镜组,解决了传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受限于采集图像所用的相机限制,而难以应用于复杂空间构型内部或极端环境下(强电磁干扰、高温、有腐蚀等)流体速度测量的问题;扩展了粒子图像测速装置的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像及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传像束是将多根一定长度和一定直径的光导纤维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光纤两端按一一对应的关系紧密排列集合成束,使每根光导纤维的输入和输出端在几何上一一对应,每一根光导纤维传递一个像元,从而起到传像作用。光纤传像束是一种可任意弯曲的传输图像的无源器件,与传统的光学成像器件相比,具有自由度大、重量轻、易实现复杂空间构型内的图像传递,能在强电磁干扰、高温、有腐蚀的环境下工作等诸多优点,已应用于医学、工业、科研及军事等领域。
传统的粒子图像测速PIV装置例如:已发布的专利《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和粒子图像测试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7148142U等受限于采集图像所用的相机限制,而难以应用于复杂空间构型内部或极端环境下强电磁干扰、高温、有腐蚀等的流体速度测量。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用于解决传统粒子图像测速装置难以对复杂空间构型内部或极端环境中流体的速度测量问题,扩展粒子图像测速装置的应用领域。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包括双脉冲激光器1、片光整形系统2、示踪粒子发生器4、成像透镜组5、CCD相机8、同步控制器9和计算机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纤传像束6和传像透镜组7;在成像透镜组5与CCD相机8之间依光路设有光纤传像束6和传像透镜组7;所述光纤传像束6的一个端面设置在成像透镜组5的像方焦平面处,光纤传像束6的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传像透镜组7的物方焦平面处,实现三者的光学匹配。
所述传像透镜组7采用两个双面凸透镜组成。
所述成像透镜组5可收集示踪粒子发生器4产生并投入到待测流体3中的示踪粒子散射光,并在光纤传像束6的一个端面形成粒子图像;所述光纤传像束6可将粒子图像从光纤传像束6的一个端面传输到另一个端面;所述传像透镜组7可将光纤传像束6输出的粒子图像传递到CCD相机8中。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光纤传像束的粒子图像测速装置,包括:双脉冲激光器、片光整形系统、示踪粒子发生器、成像透镜组、光纤传像束、传像透镜组、CCD相机、同步控制器、计算机。双脉冲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过片光整形系统整形成片状光束,照射到流体中的示踪粒子上,示踪粒子的散射光被成像透镜组收集,形成粒子图像并从光纤传像束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再经传像透镜组成像在CCD相机中,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得出示踪粒子及流体运行速度,同步控制器对双脉冲激光器与CCD相机进行同步控制。本发明在传统的粒子图像测速PIV装置中设置光纤传像束以及传像透镜组,实现待测流体的粒子图像测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2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