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60764.6 | 申请日: | 201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14;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自行车 车库 | ||
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属于立体停车技术领域。停车库包括循环旋转机构,自行车存储盒,外包围结构和自动门装置;循环旋转机构与自行车存储盒铰接,外包围结构与循环旋转机构的主体框架联接;自动门装置与外包围结构连接,位于地面处。优点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单车存取方式,提出了一种多车同时存取的技术理念和实施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减少平均单车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极大提高存取车速度。不受单一车型的限制,安装施工方式灵活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共享经济的崛起,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的出现给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压力,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人流密集区域,大量共享单车的无桩式停放,挤占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公共道路空间,使得城市通行空间更加拥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解决了大量共享单车无桩式停放,使道路拥挤的问题。该自行车立体仓储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单车存取方式,提出了一种多车同时存取的技术理念和实施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减少平均单车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极大提高存取车速度,特别适合地铁等人流量密集区域的使用。该立体自行车库的建设和规划形成共享单车规范存取机制,不仅减轻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压力,还能很好地改善市容市貌,有利于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一种立体自行车停车库,包括循环旋转机构1,自行车存储盒2,外包围结构3和自动门装置4;循环旋转机构1与自行车存储盒2铰接,外包围结构3与循环旋转机构1的主体框架联接;自动门装置4与外包围结构3连接,位于地面处。循环旋转机构1是整个车库的主体传动系统,实现每个自行车存储盒2的单元循环功能;自行车存储盒2用于自行车的存取,实现多车同时存取,同时还能实现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等多种车型的存取;外包围结构3形成整个车库的外围景观,同时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自动门装置4在车库进行旋转的时候关闭,在自行车存储盒2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打开,方便存取,同时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所述的循环旋转机构1由电机联接减速机传动装置5,导轨6,循环链板机构7和链板支架8组成。电机联接减速机传动装置5通过链条与循环链板机构7连接,循环链板机构7由链板和销轴组成,销轴在导轨6上,链板支架8与循环链板机构7联接并由螺栓固定;电机联接减速机传动装置5通过链条传动,带动循环链板机构7沿着导轨6呈循环转动。链板支架8与自行车存储盒2铰接,自行车存储盒2沿着链板支架8上的插销转动,当循环链板机构7带动链板支架8转动时,自行车存储盒2随着链板支架8沿着导轨6呈循环移动,同时始终保持自行车存储盒2的方向垂直向下。
所述的自行车存储盒2为三面封闭一侧开口结构,内设置自行车停车架,停车架为1-2层,若设计成双层停车架,则一层停放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等,二层停放轻便的自行车。自行车存储盒2顶部装有铰接支架,与链板支架8铰接。自行车存储盒2内设置导槽9,用于导向并固定自行车,防止自行车倾翻。自行车存储盒2呈循环布置,层数为3-10层,其中最低层和最高层分别为1个,其余层称为中间层每层有2个;自行车存储盒2的长度为1.5-5米。实现一次存取多辆车的功能,且存车和取车可以同步进行互不干涉,且不受车型限制,可以同时停放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
所述的自行车存储盒2为盒式存储,在盒子内根据需要分成隔间,安装储物格或自动售货机等,形成立体循环式包裹存放库或自动售货库,也可将立体自行车库内的部分存储单元设计成该结构,形成兼具自行车存储和货柜存储功能的一体化仓储库。
所述的外包围结构3为铝板拼接结构,将整个自行车库包裹起来,外包围结构3设计成椭圆柱状,对整个车库内部装置及存放的自行车等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楼用智能物联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的基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