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60564.0 | 申请日: | 201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9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龙丽平;万田;仲峰泉;田保未;申亮;杨正茂;胡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传亮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入 飞行器 端头 耦合 方法 存储 介质 终端 | ||
1.一种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获取准定常的当前飞行状态所对应的气动计算模型、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的温度数据信息以及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数据信息;
根据温度数据信息以及空气域数据信息并通过气动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气动参数信息;
获取烧蚀计算模型以及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
根据气动参数信息以及温度数据信息并通过烧蚀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烧蚀量信息以及热壁热流信息;
根据烧蚀量信息所对应的烧蚀量以更新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
获取热传导计算模型;
根据热壁热流信息并通过热传导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关于更新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形状后的温度数据信息;
将经过热传导计算模型计算后的温度数据信息更新至烧蚀计算模型中以供下阶段的烧蚀与热传导的耦合计算;
获取更新后的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并根据该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以形成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
将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以及更新后的温度数据信息反馈至气动计算模型以供下阶段的气动计算。
2.一种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获取准定常的当前飞行状态所对应的气动计算模型、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的温度数据信息以及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数据信息;
根据温度数据信息以及空气域数据信息并通过气动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处于所预设第一时间节点时的气动参数信息;
获取烧蚀计算模型以及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
根据气动参数信息以及温度数据信息并通过烧蚀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烧蚀量信息以及热壁热流信息;
根据烧蚀量信息所对应的烧蚀量以更新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
获取热传导计算模型;
根据热壁热流信息并通过热传导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更新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形状后的温度数据信息;
将经过热传导计算模型计算后的温度数据信息更新至烧蚀计算模型中以供下阶段的烧蚀与热传导的耦合计算;
获取更新后的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并根据该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以形成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
将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以及更新后的温度数据信息反馈至气动计算模型;
计算形成处于所预设的第二时间节点时的气动参数信息并重复烧蚀与温度场耦合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在所预设的更新时间周期内重复进行若干次烧蚀与热传导耦合计算;
将经过热传导计算模型计算后的温度数据信息更新至烧蚀计算模型中并重复烧蚀与热传导耦合计算;
经过更新时间周期的烧蚀与热传导耦合计算后,获取更新后的当前飞行器端头的形状数据信息并根据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以形成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
将更新后的空气域数据信息以及更新后的温度数据信息反馈至气动计算模型;
计算形成处于所预设的第二时间节点时的气动参数信息并重复烧蚀与温度场耦合计算;其中,所述第二时间节点为以第一时间节点为起点经过更新时间周期后的时间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域数据信息为对当前飞行器端头表面周围的空气域进行网格划分以形成由若干网格节点组成的气流网格数据信息;所述形状数据信息为对当前飞行器端头进行网格划分以形成由若干网格节点组成的结构网格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入飞行器端头烧蚀的耦合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温度数据信息以及气流网格数据信息并通过气动计算模型以计算形成相关对应网格节点处且处于所预设第一时间节点时的气动参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05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