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691.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君宏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俞培锋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器仪表 生产 壳体 冲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液压缸,装置主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顶端对应液压缸的输出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对应冲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模型固定机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更精密的进行仪器仪表壳体的冲压,能够便捷的更换冲压的模座,降低成本,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目前,在现有的仪器仪表生产过冲中,需要靠冲压装置进行仪表壳体的冲压加工。
现有的冲压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冲压装置在使用时,冲压的模座多与主体直接固定式设计,当使用人员加工不同的仪器仪表壳体时,则需要更换不同的冲压装置,从而导致了加工成本的增加,不够实用,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仪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冲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液压缸,装置主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顶端对应液压缸的输出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对应冲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模型固定机构,所述模型固定机构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模型固定机构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内模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型固定机构的内底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内模座的内部对应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块的外直径比限位槽的内直径略小,且模型固定机构通过限位块与内模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模座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所述模型固定机构的内部对应限位滑块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且内模座通过限位滑块与模型固定机构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拉钮,所述固定机构的内部对应拉钮的一侧设置有卡杆,且卡杆的外端与拉钮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模座的内部对应卡杆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直径比卡杆的外直径略大,且固定机构通过卡杆与内模座卡合连接,所述卡杆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的内部靠近限位杆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且固定机构通过弹簧与限位杆连接,所述冲压板的顶端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的内部对应滑动杆的均固定安装有轴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套的内直径比滑动杆的外直径略大,且冲压板通过滑动杆与顶板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君宏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君宏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6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