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3327.1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秋;鲁豪;连升炯;管越峰;王涵;董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12 | 分类号: | F26B11/12;F26B23/10;F26B25/00;F26B25/02;F26B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地址: | 2014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涂料 原料 自动化 加工 系统 | ||
1.一种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烘干室(1),其包括外室(11)和设于外室内的内室(12),该内室、外室之间具有加热腔(13);
进料筒(14)和出料筒(15),该出料筒外设有外罩(16),该外罩和出料筒之间形成有空腔(17),该空腔(17)与所述加热腔(13)相连通;
保温减震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13)内的加热油和存在于加热油内的弹性伸缩件(21),该弹性伸缩件(21)一端与内室相连,一端与外室相连(22);
储油室(3),设于烘干室侧部,其内设有加热件,该储油室通过进油管(31)与烘干室的下部相连通,储油室通过出油管(32)与烘干室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32)穿入至储油室内并延伸至储油室(3)下部;
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设于所述外室(11)的左右两端上,且液氮输送管(41)和液氮排出管(42)分别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
烘干辅助装置,设于所述内室(12)内,包括可转动的设于内室内的转杆(51)、设于转杆上的多个隔板(52)、形成于相邻两隔板之间的烘干空间(53)及设于烘干空间内用于加快烘干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速度的引流部件,所述内室(12)上设有凸部,该凸部上设有供转杆(51)插入的开口槽;
所述烘干辅助装置包括设于转杆内的安装腔(61)、可转动的穿设于转杆内的驱动杆(62)、与驱动杆相连的电机(63)、固设于驱动杆上的齿轮(64)、固设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两固定环(65)、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该固定环上的定位杆(66)、固设于定位杆上与该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67)、固连于安装腔内壁上的一圈齿圈(68)及用于实现该转杆与所述引流部件之间的传动连接的动力传递结构;所述两固定环(65)分别设于所述齿圈的两侧位置上,所述传动齿轮(67)一侧与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齿圈(68)相啮合;
所述引流部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烘干空间内的引流筒(71)、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一固定架(72)、粘覆于该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滤布、设于引流筒进口端上的第二固定架(74)、粘覆于该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滤布、可转动的设于引流筒内的风扇(76)、固连于风扇上的中轴(77)、通过万向接头与该中轴相连的传递杆(78);该中轴(77)的端部可转动的穿设于第二固定架(7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驱动杆上的传递齿轮、设于所述传递杆上的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传递齿轮相啮合,所述传递杆(78)一端置于引流筒内,另一端穿过引流筒(71)和转杆侧壁后穿入至安装腔内,所述传递杆(78)与中轴(77)之间具有夹角a,该夹角a的角度≥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3)内设有至少两缓冲块(131),上述缓冲块(131)设于加热腔的底部位置上,且分别设于所述出料筒(15)的左右两侧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31)的一端与所述空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室(3)的下部相连通;所述出油管(32)上端连接有两分流管(321),两分流管(321)与所述加热腔(13)的上部相连通,该出油管(32)下端伸入至储油室(3)内的端口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7)连通有用于在物料出料时对经过出料筒的物料进行散热处理的循环散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性涂料原料自动化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烘干室侧部上的液氮存储箱(81)、设于该液氮存储箱内的冷凝管(82)、设于液氮存储箱侧壁内的隔热层、与该液氮存储箱下部相连通的进液管(84)、设于该进液管对面一侧的循环出液管(85)、设于该循环出液管上方位置上的循环进液管(86),该循环进液管(86)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另一端与该液氮存储箱(81)相连通,所述循环进液管(86)与加热腔(13)相连通的位置为加热腔下部;该液氮存储箱(81)内设有倾斜的过滤网(811),所述进液管(84)与液氮存储箱(81)连接处位于该过滤网(811)最低侧的上方位置,所述循环出液管(85)与液氮存储箱(81)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最高侧的下方位置,所述循环进液管(86)与液氮存储箱(81)的连接处位于过滤网最高侧的上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33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