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钢轨的吸振系统及改良吸振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1920.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4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冯青松;杨舟;张运来;郭文杰;廖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B30/17;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钢轨 系统 性能 方法 | ||
1.一种改良的钢轨吸振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钢轨以及在钢轨上设置的多个扣件,其特征在于:在扣件之间的钢轨上设置有共振单元,各相邻共振单元之间的间距随机失谐;
所述各相邻共振单元的间距在扣件间距基础上随机偏差一定距离,所述偏差的距离在一预定失谐范围内;
不同的扣件间距对应的最佳失谐度如下:
当扣件间距为0.6m时,最佳失谐度为32%;
当扣件间距为0.61m时,最佳失谐度为27%;
当扣件间距为0.615m时,最佳失谐度为19%;
当扣件间距为0.625m时,最佳失谐度为20%;
当扣件间距为0.63m时,最佳失谐度为16%;
不同的扣件间距对应的预定失谐范围为,其中,表示失谐范围,表示扣件间距,表示共振单元的宽度,表示最佳失谐度;其中,最佳失谐度为将失谐梁频域内的能量定义为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结合有限元COMSOL软件计算出;具体过程如下:
1)设定种群规模,编码染色体,产生初始种群,将初始种群规模设定为4,用5位二进制数编码染色体;
2)定义适应度函数,将适应度函数定义为,其中为激励的频率范围;为响应点在激励频率为时的响应幅值,通过COMSOL有限元与Matlab联合仿真的功能,利用COMSOL有限元程序直接计算在确定频率范围的幅值直接生成计算代码,加载到matlab中,作为适应度函数的计算代码;
3)利用上述的代码分别计算第一代种群中的各个体的适应度,再计算第一代个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利用赌轮选择法,并结合交叉算子,让第一代种群的染色体进行交叉运算,得到第二代种群,依次类推,直到适应度最低的个体,即五位二进制编码00001出现为止,而这个适应度最低的个体对应的失谐度即最佳失谐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钢轨吸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共振单元最佳的失谐量取值为:,
其中、分别表示允许失谐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即失谐范围左右两个端值。
3.一种改良钢轨吸振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钢轨动力共振单元之前,测出钢轨相邻两扣件中心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出的扣件间距,根据如下方式找到对应的最佳失谐度,
当扣件间距为0.6m时,最佳失谐度为32%;
当扣件间距为0.61m时,最佳失谐度为27%;
当扣件间距为0.615m时,最佳失谐度为19%;
当扣件间距为0.625m时,最佳失谐度为20%;
当扣件间距为0.63m时,最佳失谐度为16%;
然后利用式确定失谐范围,其中,表示允许的失谐范围,表示扣件间距,表示共振单元的宽度,表示最佳失谐度;其中,最佳失谐度为将失谐梁频域内的能量定义为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结合有限元COMSOL软件计算出;具体过程如下:
a.设定种群规模,编码染色体,产生初始种群,将初始种群规模设定为4,用5位二进制数编码染色体;
b.定义适应度函数,将适应度函数定义为,其中为激励的频率范围;为响应点在激励频率为时的响应幅值,通过COMSOL有限元与Matlab联合仿真的功能,利用COMSOL有限元程序直接计算在确定频率范围的幅值直接生成计算代码,加载到matlab中,作为适应度函数的计算代码;
c.利用上述的代码分别计算第一代种群中的各个体的适应度,再计算第一代个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利用赌轮选择法,并结合交叉算子,让第一代种群的染色体进行交叉运算,得到第二代种群,依次类推,直到适应度最低的个体,即五位二进制编码00001出现为止,而这个适应度最低的个体对应的失谐度即最佳失谐度;
3)然后根据需要确定需要安装动力共振单元钢轨的长度,确定共振单元的安装个数,从所述失谐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组失谐量;
4)相邻扣件之间的钢轨跨中位置为安装标准参考位置,然后根据选取的失谐量,进行左右平移,负值往左,正值往右,从而确定动力共振单元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安装; 所述每个共振单元的间距偏差量在所述失谐范围内随机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钢轨吸振系统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共振单元最佳的间距偏差量取值为:,
其中、分别表示允许失谐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即失谐范围左右两个端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92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