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51743.8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折居桂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B60C11/04;B29D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硫化 模具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充气轮胎(1)具备:横沟(20),其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21);以及突起(30),其设置于沟底面(21),且沿着沟底面(21)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突起(30)具备:主体部(31)以及隆起部(32),该隆起部(32)设置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该隆起部(32)形成为:从主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沟底面(21)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隆起部(32)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33b、34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形成于胎面部的沟的沟底设置有突起(例如排石部(stoneejector))。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沟,并在该多个沟的沟底设置有:高度沿着长度方向而发生变化的突起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5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具有上述这样突起的充气轮胎进行硫化成型时,用于成型突起而被设置于模具的凹部有时会产生橡胶流动不良的情形,从而在硫化成型后的充气轮胎的突起表面就会产生出凹坑(凹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的充气轮胎、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横沟,该横沟具有在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沟底面;以及突起,该突起设置于所述沟底面,且沿着所述沟底面所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突起具备:主体部、以及隆起部,该隆起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并且,该隆起部还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所述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所述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至少1个排气痕。
根据该构成,突起的隆起部形成为:从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自沟底面起算的高度呈现增加,因此,与突起相对应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凹部是在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部分,从凹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朝向内侧而变深。据此,在硫化成型时,沿着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凹部的部分而对橡胶进行引导,由此,橡胶容易流动至凹部的最深部,可抑制橡胶流动不良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凹坑的产生。
另外,在突起的隆起部形成有:作为轮胎硫化模具中的排气件的痕迹的排气痕,因此,在硫化成型时,在与突起的隆起部相对应的凹部的部分,空气经由排气件而向轮胎硫化模具的外侧排出。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突起的隆起部产生凹坑。
所述排气件可以为排气塞,所述排气痕可以为排气溢出物。
所述排气件可以为弹簧排气件,所述排气痕可以为弹簧排气痕。
根据该构成,在充气轮胎的隆起部所形成的排气痕为弹簧排气痕,弹簧排气痕与排气溢出物相比不易引人注意。据此,由于与排气痕为排气溢出物的情形相比、排气痕不易引人注意,所以,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外观质量降低。
所述隆起部在侧视时可以为具有至少1个台阶部的阶梯状,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可以大于所述排气痕。
根据该构成,隆起部在侧视时为阶梯状,隆起部的台阶部大于排气痕,因此,排气痕收纳于台阶部的上表面。据此,即便排气痕形成在台阶部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外观质量降低。
所述隆起部可以具有多个所述台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未经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1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