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345.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5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伯骁;王桂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50;H04B10/516;H04B1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高洁;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光通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可见光的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包括第一透镜模组;该方法包括:对待传输的原始数据流进行编码得到发射数据包,并将发射数据包转换为至少一帧图像;获取至少一帧图像的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装置接收至少一帧图像;将至少一帧图像和控制信息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基于预设的发射策略,控制可见光信号穿过第一透镜模组以平行光线发射到目标空间中。如此,通过在发射装置中设置的第一透镜模组使得可见光平行出射到目标空间中,接收装置上多个摄像头模组在接收目标空间的可见光信号时,无需协同对焦,简化接收装置的对焦流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射频频谱日益紧张,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成为其重要补充。可见光通信利用可见光承载信息,经空间传输,被光传感器接收后解算出原信息,完成通信。
根据光传感器类型,可见光通信可分为数个子领域。其中,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系统被称为光相机通信系统(Optical CameraCommunication,OCC)。光相机通信系统多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等发射多个像素构成的图像信号,利用图像传感器等高分辨率摄像机接收图像信号,每个像素的取值携带信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多摄像头成为了主流配置。同一终端上可搭载多个摄像头模组,并以一定空间形式排列,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同时拍摄图像与后端增强算法,提高图像拍摄质量,这种场景为实现更高容量的OCC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针对多摄像头终端的OCC系统,需要多个摄像头协同对焦才可以完成图像增强,协同对焦复杂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应用于可见光的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第一透镜模组;该方法包括:
对待传输的原始数据流进行编码得到发射数据包,并将所述发射数据包转换为至少一帧图像;
获取所述至少一帧图像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至少一帧图像;
将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和所述控制信息转化为可见光信号;
基于预设的发射策略,控制所述可见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组以平行光线发射到目标空间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对待传输的原始数据流进行编码得到发射数据包,包括:采用喷泉码编码算法对待传输的数据流进行编码,得到所述发射数据包。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测量序列、所述发射装置中空间光调制器的尺寸、所述第一透镜模组的孔径尺寸和焦距。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至少一帧图像和所述控制信息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包括:将所述至少一帧图像转化为第一类可见光信号,将所述控制信息转化为第二类可见光信号;
所述基于预设的发射策略,控制所述可见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组以平行光线发射到目标空间中,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帧图像的排列顺序,控制所述第一类可见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组以平行光线发射到目标空间中;基于控制信号发射策略,控制所述第二类可见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透镜模组以平行光线发射到目标空间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见光通信方法,应用于可见光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