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48101.2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泽讯;黄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B62K2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止 启动 功能 电动车 把手 | ||
本发明涉及机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包括把手壳,把手壳的右端连接有防脱头,把手壳的外部连接有防滑垫,把手壳的内部连接有回位弹簧,把手壳的内部连接有磁铁南极、磁铁北极,把手壳的内部连接有卡头,液压缸的内部连接有液压杆,固定杆的内部连接有霍尔元件,轴承的外部连接有卡槽,压力传感器的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的右端设置有双向开关,电源的上端连接有无压力回路,电源的下端连接有压力回路。该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液压缸、液压杆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在车座上可以控制动力系统的开关,可有效防止人员不在车上时的误触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柏油路、石板路已经普及到每个村庄,每个城市,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各式各样的机动车都被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电动车作为机动车的一种,因为其简便,体型小的运输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较多。
但是电动车由于结构较为简单,没有较多的防御措施,因此可能会引发较多的安全问题,较为明显的是人们在短暂的停车时,不会下意识的关闭开关,而且电瓶车没有手刹设置,因此在错误操作,不小心就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车把开关,导致车辆行走,而这个行走不是人为控制,因此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当人坐在车上时发生这种情况还较为好控制,当人不在车上,开关没有关闭的情况下,人不经意间触碰到车把时,就会启动车辆,在这时车子就会出现失控现象,因为没办法做出刹车行为,车辆不仅会持续运行,而且人的手在车把上会持续用力,会带着人一起往前跑,不仅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还可能造成人的受伤。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具备防止误触、无危险的优点,解决了会造成误触、造成危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防止误触、无危险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包括把手壳,所述把手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头,所述把手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把手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下钩,所述回位弹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上钩,所述把手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南极,所述手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北极,所述把手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头,所述把手壳的左端活动连接有车把,所述车把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反光镜,所述车把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调速台,所述车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霍尔元件,所述固定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控制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控制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内部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右端设置有双向开关,所述电源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无压力回路,所述电源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回路。
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橡胶材质且上面开设有凹槽纹路,防止车辆运行中造成脱手而动力失稳。
优选的,所述卡头和卡槽尺寸大小相吻合,以便卡通可带动卡槽。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座下。
优选的,所述防脱头的直径大于把手壳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为单向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霍尔元件上有三根线且分别是正极线、负极线、信号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止误触启动功能的电动车把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8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