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合鲁棒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7113.3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8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辉;尹英豪;邢学敏;陈立福;谷翼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6V10/76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合 鲁棒双 基线 insar 相位 方法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闭合鲁棒双基线InSAR相位解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双基线InSAR系统参数求出各干涉图对应的高度模糊数,并将它们分解为公因子和整数相乘的形式,所述整数被称为各干涉图对应的分解整数;
根据各干涉图对应的分解整数及由双基线InSAR系统测得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求出各像素对应的像素截距;
根据各像素对应的像素截距对所有像素进行聚类,从而获得像素的总类数、各像素所属的类和每个类对应的类截距;
利用闭合求解公式计算所述每个类对应的类模糊矢量,进而得到各像素对应的像素模糊矢量;
采用类相位滤波法,将各像素对应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沿投影直线投影到该像素对应的类线段上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所述投影直线是过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的一条直线,其方向向量由各干涉图对应的相干系数决定;所述类线段是指同类像素在以两缠绕干涉相位为坐标轴所构成的平面中对应的一条线段;根据各像素对应的像素模糊矢量和滤波后的缠绕干涉相位得到解缠后的绝对干涉相位,并依据解缠后的绝对干涉相位和双基线InSAR系统的其它参数重建地形高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各干涉图对应的高度模糊数均为整数时,公因子为所有高度模糊数的最大公约数;
当各干涉图对应的高度模糊数不全为整数时,首先将所有高度模糊数保留相同的n位小数点位数,接着将所有高度模糊数与10n相乘,然后求取最大公约数,最后将所得的最大公约数与10n相除,从而得到公因子;各干涉图对应的分解整数为各干涉图对应的高度模糊数除以公因子后所得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相位滤波法,将各像素对应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沿投影直线投影到该像素对应的类线段上进行滤波,获得滤波后的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具体过程如下:
把平面上通过像素s对应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且方向向量为[-1/|γ1|,1/|γ2|]的投影直线与该像素对应的类线段的交点作为滤波后的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类线段所在的直线经过一个与类截距interceptc(l)有关的特定点[0,-2π·interceptc(l)],且其方向向量为[1/Γ1,1/Γ2];γ1和γ2分别为两干涉图对应的相干系数;
从而获得以下两条点向式直线方程:
经过变换后得:
其中,为自变量,为因变量,分别对应平面上的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为像素s对应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和分别为像素s在两干涉图上的带噪声缠绕干涉相位;interceptc(l)为像素s对应的类截距,像素s假设属于第l类,其中l表示各像素所属 的类;
求解上述方程组便获得滤波后的缠绕干涉相位矢量点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Γ1和Γ2分别表示两干涉图对应的分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γ1|/|γ2|=Γ2/Γ1时,采用垂直投影;当|γ1|/|γ2|=0时,采用水平投影;当|γ1|/|γ2|=∞时,采用竖直投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71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